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杨厝村幼儿园

尊敬的家长:

您好!近期又是诺如病毒感染、登革热、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学校里人群高度聚集,儿童属于易感人群,一旦出现病例,极易通过日常学习和活动而引起聚集性疫情。为了增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整洁卫生、安全、健康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家长们要了解以下防控知识。

一、诺如病毒感染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能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呕吐、腹泻等。极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度大的场所传播。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呕吐、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引起传播,病人的呕吐、排泄物干燥后也可通过尘埃或空气气溶胶传播,还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播。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3天自愈,可反复感染。

(二)传染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因此,粪便或呕吐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感染。

(三)日常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

1.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吃生食,尤其是贝类海鲜、冷盘、凉拌菜;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2.正确洗手(七步洗手法),尤其是饭前便后。

3.尽量不到外面无牌、无证摊铺进食,特别是疫情发生地区附近饮食店进食。

4.如有腹泻或呕吐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确诊患者必须隔离治疗,患病期间不应上学,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后至少72小时。

5.诺如病毒耐酸、耐热、耐冷,对酒精、肥皂有一定抵抗力,可用有效氯浓度为mg/L的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84消毒液)对污染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用有效氯浓度为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呕吐、排泄物进行消毒。

6.开窗通风,对呕吐、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时,务必佩戴口罩、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

二、登革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乏力、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二)传染途径:

主要是伊蚊叮咬作为媒介传播登革热病毒。

(三)日常如何预防登革热?

防蚊、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的 有效方法。

1.花斑蚊在小积水产卵,所以请及时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容器,如泡沫箱、瓶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及时清除花盆托积水。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部。登革热流行期间 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泥养。

3.外出游玩时请尽量穿长裤、长袖衣服,涂抹防蚊水,睡觉要挂好蚊帐;一旦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确诊为登革热后,隔离自发病之日起满5天以上,并热退24小时以上才可以返校上课。

4.平时要做好防蚊措施,避免被蚊叮咬后可能感染登革热。

5.家长请积极配合当地社区居委入户检查蚊虫孳生地工作。

三、疱疹性咽峡炎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二)传染途径:

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三)如何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患者?

1.勤测体温

孩子发热通常是高热,家长要注意孩子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多喝凉开水

热水会加剧孩子口腔疼痛,鼓励孩子多喝凉开水,可多次少量给孩子喝水。

3.清淡饮食

生病期间,尽量吃容易吞咽的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避免吃硬的、酸的、辣的、烫的食物。

4.减少外出

患病孩子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若是上学的学生要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再去上学。

5.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by/91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