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ldquo疫rdquo青春白

福清哥在这里,读懂福清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曾经需要依靠别人的他们,正成为值得依靠的人。不知不觉,我们身边的90后已经长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福清卫健青年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白衣执甲,同时间赛跑,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医院李水金: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医生”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内,全身插管的病人躺在病床上沉沉入睡,床边的机器声滴答作响,李水金正在一床一床地检查病人情况……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呼吸参数、结合生命体征和化验结果调节药物剂量、总结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并上报,这些是李水金每天都要做的工作。

“ICU作为病人的 一道防线,我们都在努力守住这道防线。”李水金说。

在许多人眼里,ICU神秘而危险,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医生们每天都在和死神进行着无声的搏斗,从新闻上看到的越多,高中时期的李水金就越是对“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生充满了向往,尤其是想成为一名ICU医生。年出生的他,年从医学院毕业,进入医院,开始了他的医者之路。

从疫情发生,李水金就一直在抗疫一线,他的任务一方面是负责好在本科室的病人,治疗他们,保证病人的稳定;另一方面,随时待命,医院如果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根据国家发布的临床指南,规范治疗病人。

工作服、防护服、隔离服,口罩、手套、帽子、防护鞋套,还要戴上护目镜以及防护面罩,进入隔离病房前,李水金每次都要花近半小时的时间,做好严密的防护,再踏进病房。

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闷热、流汗早已是习以为常,为节省防护服、避免上厕所,他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尽量不喝水。笨重的防护装备也使得诊治病人的难度大大增加。

同时,按照轮班时间工作的他,作息也往往不规律。但这些在他眼里,为了疫情防控、患者健康,都算不了什么。

家在城关的李水金,却一个多月没回家了。

“前前后后都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隔离,家里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不要给家里人、社会增添负担。”在李水金看来,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医生”,做好防护,正常看病人而已,“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更是责无旁贷。”

正是这个“很普通的小医生”,收获了同事们满满的好评——“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小伙子。”

还是这个“很普通的小医生”,专业细致地讲解病情,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同……

李水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初心。

市疾控中心何文辉:

“践行诺言,过去如此,今后亦是如此。”

夜很静,静得只能听到战“疫”人的脚步,市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何文辉关闭电脑,准备“早点”回家,看看女儿的睡颜。相比半个月前,天天伏案至凌晨,这段时间轻松了不少,但何文辉和其他同事一样,时刻紧绷着心里那根弦。

何文辉,99年出生,一位年轻党员,去年0月加入市疾控中心。

“虽然我是去年刚进入单位,但是在进入单位前,我从事过将近5年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多次参加过登革热、流感、H7N9等疫情流调与处置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我市一医疗机构报告一例湖北籍来融人员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了解到中心缺乏流调人员,何文辉立即请战,加入流调组,与组长郑德斯、副组长郑文娟等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新春后,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出现,何文辉常常忙到睡在单位。他为人温和、做事仔细,组员们也很信赖他。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当前,防控工作已转入重点防境外输入,根据部署,市疾控中心消杀组需要对福清诸多隔离酒店进行消杀,任务繁重,人员相对前期有所不足。何文辉主动请求加入消杀组,他说:“消杀组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30多斤的消毒药水,是个技术活,更是体力活,我是党员,又是年轻的男同志,我应该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何文辉是年8月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他依然清晰地记着在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上写道:“作为一名基层防疫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踏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过去、今天如此,以后亦是如此。

医院吕联婷:

“我是党员,我要去隔离病房!”

为病患测量体温、观察病患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90后护士吕联婷,穿梭在医院的隔离病房,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吕联婷是医院门急诊科的护士,也是一位年轻党员。虽是“90后”,但她已经工作了8个年头,是一名入党7年的老党员,具备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

“我是党员,我要去隔离病房!”医院被征用医院的消息,面对高风险“地带”,吕联婷没有退缩,她主动报名参加隔离病区的防控工作,全力以赴投入抗疫工作中。

洗手消毒、挽发戴帽、戴好口罩、穿上防护服、调整护目镜……这是她进入隔离病区前的必要动作,厚重的“装备”让吕联婷行动变得迟缓,甚至连呼吸都觉得困难,镜片充斥着水汽,她的视线变得模糊,戴双层的紧绷手套,她的手掌变得不灵活,而医护工作又是一项“精细活儿”,吕联婷总是尽自己 的努力去照顾好每位病患。

她说,开展护理工作时行动受限,面对宝宝患者时的难度非常大,要给宝宝抽血时,肉嘟嘟的小手挥动着,隔着满是水汽的护目镜都看不清小手的血管,凭着她丰富的护理经验,顺利一针就抽到了血,一旁抱着宝宝的父亲投来充满感激和赞赏的目光。

隔离病房中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当好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的心理医生,为了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吕联婷和病区的医护人员为他们讲解防护知识,跟他们聊聊家长里短,消除他们的负面思想,增强信心。吕联婷的声音特别有亲和力,隔着防护服虽看不清她的模样,但一句句暖心的话就像一缕缕阳光照进病房,许多患者表示只要看着她,心情就变好了。

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驱散患者心中的疫霾,增强他们面对疾病的力量。

吕联婷说。

医院预检分诊员:

90后的坚守与担当

经历了几场绵绵春雨,乍暖还寒的天气让人倍感不适,当人们团在被窝取暖或是围坐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总有这样一群人顶风冒雨驻守岗位——他们就是一直驻守在战疫前线的预检分诊员。

医院预检分诊医院各科室抽调过来的医生和护士,预检分诊工作看似简单,但一点也不比临床工作轻松——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她们都需要驻守户外,为进入院区的人员提供预检分诊服务。

“最怕雨天了,护目镜起雾什么都看不见,风一吹还怪冷的”“没什么不能克服的,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夜里会比较难捱”——预检分诊员们大多是90后,口罩下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但这个时候的她们却显得有那么几分成熟。

“来医院就是看病啊!问那么多做什么?”

“你管我来干嘛?”

每天都要为上千人提供预检分诊服务,这样不理解的声音常常让本就疲惫不堪的她们倍感委屈。

“医院看病还是探望病人?是从外地回来的吗?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吗?”来院人员只需要回答一遍的问题,可预检分诊人员每天都要重复上千遍,即便遇到不理解的声音,她们也还是要耐心、温柔地做出解释。

其实,她们的工作就像监测员——有人来了,她们要 时间上前了解来院人员情况;天气不好的时候,她们要撑着雨伞上前给开车来院人员测量体温,了解情况;夜黑天冷的时候,她们也要在室外扛冻挨上一晚。

所以,医院遇到她们,请多些耐心和理解,因为,她们也只是一群尝试着长大的“孩子”,多体谅她们在岗位上的坚守。

文薛雅平高晶晶林明图陈冉

█福清侨乡报社新媒体部编辑吴凤至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热线

感谢您的阅读!

福清市融媒体矩阵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by/59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