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东区发现登革热病例防疫部门散
今日,东区夏洋社区给社区居民发送健康提醒短信称,该社区发现登革热病例。
记者随后从相关部门获悉,近日,我市陆续发现散发性登革热病例,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相关部门提醒,入夏以来,雨水天气较多,室内室外的积水也较多,易滋生蚊虫。勤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小积水,才能 地灭绝“蚊患”。
记者获悉,东南亚和南美、非洲的一些国家,目前正处于登革热高发时期。暑假期间,市民出境旅游人数明显增多,由于广东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密切,输入性病例威胁较大。此外,东南亚是中山市民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输入性的登革热病例。
据悉,今年,我市防范登革热的重点是如何及早发现输入性疫情,一旦出现输入性疫情,应该如何避免发生本地感染。
风险评估:
输入性、散发疫情不可避免
今年 季度,市疾控中心专家对我市发生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评估显示,我市登革热的输入性疫情、散发疫情的发生不可避免,疫情评估为“中等风险”。
相关新闻:
去年疫情涉及21个镇区个社区
去年7月12日至12月7日,我市发生了登革热疫情,涉及21个镇区的个社区。年的登革热疫情,计发时间跨度为本市历年疫情之最,是10年来 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流行期间,全市累计排查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约例,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隔离治疗并已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
小资料↓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属于黑斑蚊(也称伊蚊)的白线斑蚊与埃及斑蚊先叮咬患者后,成为“病媒蚊”,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这只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潜伏期为3-14天。一般来说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热型多不规则。
头痛、眼眶痛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
恶心、呕吐等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
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稍有刺痒。
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
医生提醒轻型的登革热症状与感冒类似,很不典型,容易被忽略。提醒广大市民如出现感冒发烧、头痛、全身疲乏、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请医务人员帮忙判断,及早排除登革热。
■登革热怎么治疗?
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重症登革热是一种可能致命的并发症,但通过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和谨慎的临床管理往往能够挽救生命。
降低体温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
补液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
■登革热怎么预防?
预防登革热,防蚊是关键!下面用图画告诉你一些蚊子的“小秘密”,让你在“人蚊大战”中决胜千里!(图源:中国天气)
(以上资料来源:互联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d/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