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是他当年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

神农氏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因为上古时代并未有完整文字,故多为口耳相传之传说。而有关神农氏的传说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话般的形式提及到神农氏的一些事情。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世本》「神农和药济人」。《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很多我们常见的草药:

其一就是夏枯草,

夏枯草花蕊夏枯草花冠

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其二则是黄连,之前炒得很厉害的双黄连口服液:

黄连喜冷凉、湿润、荫蔽,忌高温、干旱。一般分布在~m的高山区,需要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不能经受强烈的阳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荫。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最后最常见的就是茶叶了:

解毒良药

有一天,神农氏在山上又吞下了好几种植物,觉得有些累了,便在一棵大树下支起陶罐煮水,水快要烧开时,一些叶子从树上掉落,飘进了陶罐之中,喝过这些绿叶煮出的微带苦涩的浓汤,神农氏忽然感到无比的舒爽,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妙感受荡漾在全身,他赶忙站起来,又摘了几片叶子去品尝,叶子进入肠胃后,在里边滚来滚去,像是在清洁肠胃一般,人的精神立刻清爽了许多。神农氏小心地把这种叶子收集起来,给它们起名为“茶”,这就是后来的茶。

发现了被称为“茶”的茶叶后,神农氏继续着自己的寻药之路。由于某些草药中含有毒素,神农氏经常会在品尝的时候中毒,一次他服用了一株毒性很大的小草,脸色变得乌青,心里也难受极了。此时,他想起了那种叫“茶”的叶子,便赶紧含服了几片,毒性竟然慢慢解除了。于是,神农氏知道了“茶”可以解毒,从此他把这种神奇的叶子当作了一味最好的解毒草药。

事实上,《神农本草经》里确实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唐代陆羽的《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这一传说并非无中生有。

在传说中,令人遗憾的是,尝百草而发现了茶的神农氏最终还是死于尝百草的过程中。据说他尝了一种断肠的毒草,身边正好没有可以解毒的茶叶,因而命丧九泉。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因无茶而仙逝,茶的作用在这里再一次被推到了极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d/13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