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middot二航故事7

7月16日,阳光穿越印度洋上的噶杜海峡,照亮了宛如巨龙的中马友谊大桥。设备部长陈洲琦工地归来的路上,准备从医务室领些防暑药品回去,蓦然发现了柜子中的一沓特殊文件。

数百个名字有力地“镌刻”在一行行表格内,后面紧邻的就是对应的血型信息。凝望着这些熟悉的姓名,他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脑海中的记忆又一下闪回到了一年前……

一群建设者跨越万里,从国内的严冬迅速投入到马尔代夫的高温酷暑,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脱下羽绒服,就已热得满头大汗。

从马累东南角到机场岛之间米的汪洋之上,就是建设者们奋斗的地方。刚来几天,许多人胳膊就脱掉一层皮,脸上晒得形如焦炭。在珊瑚礁地质上刚开始 根 桩施沉,就遇到打不下去、 变形等难题。几天下来,在国内再普通不过的栈桥搭设在这里仍未取得突破。主桥海域循环往复的强烈涌浪更让大型浮吊摇摆严重,完成巨型 桩的施沉可谓步履维艰。

面对碧海蓝天,建设者们却无暇观赏。在高温高盐高湿和高辐射的侵袭下,大伙却以倍加坚定的决心勇往向前。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更多未知的威胁还在后面。

就是从5月起,马尔代夫进入雨季。一阵阵狂风从迷雾一般的海上裹着暴雨向着大桥奔袭。远处腾起丈把高的海浪,疯狂地冲击着岸边,像是野马奔腾一般。

那段时间,大伙明显地感觉到,蚊虫越来越多,不少人晚上被咬得睡不着觉。

5月中旬,项目书记王超在雨水中紧密组织从国内运来的几大集装箱后勤物资的卸货工作,一连五六个晚上加班到深夜,全然不顾一身疲倦,持续投入工作。就在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关节疼痛,浑身无力起来,心想休息一晚也许就恢复过来,没成想浑身的不适感越发强烈,而且出现了牙龈出血不止的情况。经医院检查才得知,他患上热带传染病登革热中最严重的出血热。血小板指标一度降到3万,还不足正常指标的3%,他被紧急收治到了ICU病房。

随后,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要求必须尝试输血来扭转这种危险局面,医院血库告急!一时间,情势如箭在弦。项目施工技术组组长林树奎 个站出来献血,设备部长陈洲琦距离上次献血还不到半年,毅然输血支持,一个夜班工人冒着颠医院要求献血。当天,共有5名员工献血余毫升。

医院仍再次警告:还要持续做好再次输血以改善血小板指标的准备。紧接着,项目上下齐动员,陈洲琦牵头展开了对员工血型的调查统计工作,大家纷纷签名,并登记血型信息。

于是,那一张张血型统计表带着沉甸甸的热忱呈现在大家面前。历经20多天治疗,王超如涅槃重生,从昏天黑地的日子挺了过来。

就在他住院期间,马累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据当地卫生部门统计,当月马累地区曾有一周上报的登革热发病案例多达67例,因登革热死亡者达7例。而项目员工几乎医院观察治疗。有的部室几乎超过半数感染,一些幸免的同事不禁情愫复杂地思衬道:我会不会是下一个?

登革热病毒主要是由伊蚊传播,而马尔代夫的雨季从5月就开始无情发力。大量雨水沉积加之不到2平方公里的马累居住着15万以上的人口,拥挤不堪的环境更易造成蚊虫滋生。

“出一次国,还不敢保证能活着。赶快回家吧!”那段时间,空气中漫布着厚重的阴霾,许多工人的家属哭着要他们回家。然而这些大国工匠既明白登革热的危害后果,也深知大桥建设的重大意义。马累岸边每天数百人凝神眺望大桥进展,望着民众期盼的神情,他们内心在挣扎,一边是生命威胁,一边是大国道义。

就在参与了献血不久,技术组组长林树奎也患上登革热,高烧39度,但还没来得及休息他就再次出现在工地。面对危情,他镇定地告诉大家:“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项目也在积极预防疾病蔓延。同志们,要挺住!”

在他的鼓舞之下,大家选择了大国道义。

在登革热高发期,女员工周婷婷不顾被感染的危险,医院,与院方用英语沟通,完善手续。在ICU外一个开敞式传达室里,常有蚊虫飞舞,无孔不入地叮咬过往的每个人。周婷婷就在这里随时待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d/69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