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还没打败,登革热猴痘又汹汹来袭
据环球网报道,随着全球多地进入极端高温天气,各国登革热疫情提前爆发且规模远超往年,其中又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国家的疫情最为严重,代表国家有洪都拉斯、新加坡、缅甸等。
洪都拉斯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夏季以来,该国登革热病例已经累计出现一万多例,四人因病去世。新加坡的情况也差不多,累计超过例,是去年全年患病人数的二倍。
我国的登革热病例主要来源于境外输入,大多集中在两广地区、福建和云南。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说法,输入性病例可能会引发本地病例和疫情爆发,尤其在今年这种极端高温天气下,病毒传播的概率会更高。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也是全球致死率 的蚊传疾病,全球每年因登革热死亡的人超过2万,死亡率高达2.5%,虽说比不上新冠,但新冠爆发三年来,已经研制出许多款疫苗,而登革热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案。
登革热一词来自于非洲斯瓦希里语,本意是“抽搐不止,疼痛缠身”,因为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头痛和骨头痛,所以一些地区也称之为“断骨热”。
18世纪七八十年代,登革热最早出现在埃及、印尼及美国费城等温暖地带,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但随着全球变暖,原本气候寒冷的地区也变得适合伊蚊生存,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研究表明,到本世纪80年代,全球60%的人口将会面临被登革热病毒感染的风险。
登革热并非个例,《自然》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加速了传染病的爆发,人类已经进入大流行时代。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哺乳动物被迫迁往更为凉爽的地区,它们身上携带的病毒种类高达一万多种。
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难免会产生接触,互相传播一波病毒,完成病毒重组,这样一来,病毒的毒性和种类都会大大增加。最终,这些病毒会通过家畜或直接与人类接触,传播到人类身上。
典型案例就是年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亨德拉疫情。澳大利亚有一种蝙蝠叫果蝠,长久以来一直生活在当地雨林。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澳大利亚众多雨林被砍伐,果蝠不得不迁移到牧场的树上。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果蝠的尿液滴在了牧场的草地上,其中包含着亨德拉病毒。有时候,果蝠还会跳到牧场里的家畜身上,甚至跳到人身上,农场工作人员就这么中招了,好在亨德拉病毒的传染性不高,并没有造成大规模扩散。
此前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科学家也认为病毒宿主是蝙蝠,直到现在也没有准确定论。不过,从剑桥大学气候专家拜尔博士的研究结果来看,蝙蝠作为新冠病毒来源的可能性确实是 的。
研究指出,过去年中,蝙蝠的栖息环境逐渐多样化,在同一个地区,蝙蝠的种类增加了40种,而每种蝙蝠平均携带2.7种冠状病毒,排列组合下来,相当于增加了一百多种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没准就是某些病毒重组产生的。
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灭绝。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一旦食物链的竞争关系被破坏,其余物种对环境的抵抗力就会严重下降,由此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病毒外溢的可能。
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森表示,按照他们之前的预测,气候变化引发的病毒外溢本应该出现在21世纪下半叶,也就是年之后。然而,全球变暖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人类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很多人认为,新冠这样的大流行疾病只会发生一次,但登革热和猴痘疫情的爆发打破了这个幻想。原因很简单,正在经历宿主变化的不只是冠状病毒,任何传染病都可能同时袭来。
近日,北半球多地打破高温纪录,就连一向潮湿凉爽的英国,也达到了40.3摄氏度的历史 温度。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的冰川也在加速融化,仅两天时间,就有60亿吨冰川融化,相当于万个奥运会泳池。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各种病毒之下。社会发展肯定不会停下,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节约用品、注意卫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d/1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