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登革热,防治登革热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夏天,

是个容易发生蚊虫叮咬的季节。

而蚊虫叮咬,

却偷偷地传播着一些疾病。

下面带你了解蚊虫传播疾病之一

——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伊蚊

伊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于全世界,是蚊科中 一属,近种,中国有余种。

伊蚊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

埃及伊蚊是世界上大多数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什么品味?

1、 化碳排出多的人

2、代谢旺盛易出汗的人

3、喜欢深色着装的人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01

病毒在伊蚊体内大量繁殖

02

伊蚊叮咬健康人

03

人感染病毒后,一般3-14天发病,通常5-8天。

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至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其他:疲劳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

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个别患者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特别提醒

因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你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在高热不退时,记得不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烧药,应以物理方法降温为主,但对于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要避免用酒精擦浴。

易感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

人们在感染后会获得对同型病毒较为持久的免疫力(一般为1~4年),但对异型病毒仅能获得数月的短暂免疫力。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防护措施

灭蚊、防蚊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消灭一切蚊子的孳生地,水容器3-5天更换一次。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4)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5)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6)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动的高峰时段外出,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特别是婴儿床和婴儿车。

防蚊灭蚊,不仅可以预防登革热,还可以减少感染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80多种传染病的危险。

别忘了防蚊,驱蚊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77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