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贴士警惕省疾控提醒这种病进入高
天气有多热,蚊子就有多浪!还记得去年的登革热吗?它又来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年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1例,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本地传播的风险不断加大!
从往年数据分析,浙江省每年的8-10月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高峰,且不排除部分地区发生。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可能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那么,登革热到底是什么?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呢?这些防控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什么是登革热?
白纹伊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和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性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较为严重。
目前,登革热尚无疫苗可预防,也无 疗法,只能对症治疗,但患者发病时只要及时就医,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愈后无其他健康影响,死亡率很低。
主要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常见潜伏期为5-8天。
主要症状有:
发热:突发高热,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
皮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
体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和关节痛。
出血: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血,脸部、颈部、胸部等皮肤发红,部分病例有眼结膜出血。
传播途径有哪些?
登革热不会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浙江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白纹伊蚊叮咬携带病毒的病人后,获得感染能力,再叮咬健康人传播登革热病毒。
如何预防登革热?
最有效的措施是——防蚊灭蚊!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
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电梯井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家庭用水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虫进入。
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家养水生植物每隔3天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城市里地下车库或雨水井等蚊虫较多时,及时向社区反应,采取灭蚊措施。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常出汗并且体温高的人,如较胖的人、孕妇和孩子容易吸引蚊子。
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备,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等装备,科学使用质量合格的杀虫喷雾剂灭蚊。
避免在伊蚊出没频繁时段(早上和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尽可能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
特别提醒
尽量不要到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区,必须要去登革热流行区时,同样应采取以上措施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从登革热流行区回来后,若出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外出旅行史。
来源:教育之江
编辑:蔡宇冠江凌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