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登革热省疾控专家来龙港支招

夏季是登革热病毒的高发期,昨天,浙江省卫生与保健委员会疾控与职业健康处率浙江省疾控预防中心的专家一行来龙港支招,并深入高发区一线,现场进行指导!并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减少蚊虫滋生带来的感染风险。

据了解,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发病后主要表现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恶心、呕吐、出疹等症状。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引起死亡。

当前,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当前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登革热发病较多。受此影响,在龙港沿江一带出现了本地感染病例。如何做好防蚊、灭蚊,防止感染登革热等蚊虫传染病成为群众关心的重点,浙江省疾控中心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些登革热的防控知识。

登革热通过人—蚊—人传播,即蚊子叮咬病人获得病毒,再叮咬健康人传播病毒。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被伊蚊叮咬,以免传播。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并有蚊虫叮咬史,怀疑患有该病时,应及时就医,告诉医生可疑的外出史。

传播登革热的蚊种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白纹伊蚊主要滋生在清水容器中,白天在公园树荫下、地下室等阴凉处活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为活动高峰。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除蚊虫滋生积水,降低蚊虫密度,避免被伊蚊叮咬。

常见的防蚊措施有:

(1)流行季节到登革热流行区(柬埔寨、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及美洲地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在外露的皮肤和衣服上涂上含避蚊胺或驱蚊酯等成分的花露水。

(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3)房间内应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设施。

(4)翻盆倒罐清除伊蚊滋生地是最有效的防蚊措施,及时清除居住地周围的缸、罐、桶、废旧轮胎等积水;室内养殖水生植物的容器、酸菜坛子上沿每3天清洗、换水一次;畅通沟渠,填平地面凹陷处,以防积水;大中型景观水体可通过养殖食蚊鱼防蚊。

防蚊灭蚊,不仅可以预防登革热,还可以减少感染疟疾、基孔肯雅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寨卡病毒病、丝虫病等80多种传染病风险。防蚊灭蚊,就是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龙港网编辑:陈峰审核:曹素滨

龙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d/7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