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升级提速美丽乡村更宜居中国经济
民生工程加紧开工,公共服务升级提速打牢基础,美丽乡村更宜居(全面小康,“三农”怎么干④)本报记者常钦核心阅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尤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短板如何补?各地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对标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加紧开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升级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项目按下“快进键”,合力保进度,让民生工程暖民心“砰!砰!”挖掘机阵阵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的工地上一大早就热闹起来。“紧赶慢赶,这条连接鹅项村和五房村的公路开工了,6月底如期通车没问题!”射箭镇党委书记石洪彬满怀信心。石洪彬介绍,前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一度暂停。可是复工后,修路就按下“快进键”——工程队请来“大家伙”,车辆及设备增加了两三倍,“必须加把劲,把时间抢回来!”该项目负责人说。这条路对山里人意义很大。村民王丕怀坦言:“鹅项、五房两个村近户,过去路不好,山货出不去,项目进不来。”眼看着项目加紧推进,村民们七嘴八舌聊起好日子:“往后方便了,骑上摩托,20分钟就能到镇上”“公路连着药博园,咱种的夏枯草、瓜蒌等中药材不愁卖啦”……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依然薄弱。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必须尽快补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疫情会不会影响建设任务?魏后凯认为,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性的。“按照规划、进度推进,保障好资金、用地、劳动力等支撑,这些民生工程能够如期完工。”各地一手严防疫情,一手推动农村民生工程复工。开“绿灯”,优服务、简流程。一些地方针对施工审批、人工登记等问题,采取线上申报、电话沟通等方式“只跑一次”,助力工程复工开工。射箭镇与区里相关部门联手,合力保工程进度:6.5公里的道路分为两段同时推进;招投标“不见面”,资料拍成图片,用视频核实;强化保障,建材、人员和资金跟上项目建设。石洪彬每天都到场督促,村两委成员现场办公;为确保人手,村里成立服务队,修路队伍壮大了;物料供应紧张,镇里对接砂石厂,办理通行证,沙子、石子、水泥运来了……在全国,今年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启动省域、市域范围内示范创建。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让更多农民喝上“放心水”。射箭镇的村组公路不断延伸,路基开挖6.5公里,碾压夯实路面米……“等路通了,中药材就能换成票子,咱们一起奔小康!”王丕怀说,村里人的日子就像家门口的这条路,一定越走越宽敞。 服务有了升级版,管眼下管长远,质与量双提升村路曲折,插入山坳,一个来回就是8公里,这段时间陈晓琳走得更勤了。陈晓琳是陕西留坝县火烧店镇天星亮村的村医,平时入户给村民诊疗。疫情发生后,她有了新任务——为重点监测的50多个农民测体温,每天两次。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官庄村,村医黄利玲为居家观察的村民做了动态档案,建了
上一篇文章: 名医高效良方三叉神经痛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jc/1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