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Blood郭力等人揭示血小板

白殿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8/5410869.html

点评

彭军(医院)、刘俊岭(上海交通大学)

血小板是血液系统里三大细胞种类之一(另外两种是红细胞和白细胞),也是人体内生成数目最多的细胞。成年人每人每日产生约亿的血小板。传统观念认为,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在外伤导致的血管损伤中形成血栓有效止血。然而近年来,血小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血小板表达多种抗原识别受体可以直接识别革兰氏金葡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引起炎症反应,并通过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自年德国Engelmann等学者提出“炎症性血栓(immunothrombosis)”的概念后,此观念已被广泛接纳。新冠疫情中,患者普遍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栓风险增加。这也是新冠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重症感染是由指有感染引起并合并器官衰竭的重症疾病,包括流感、新冠肺炎等各种致病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是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国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提示血小板减少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但机制不明。生存患者长期存在CD8+T细胞免疫抑制,导致患者二次感染风险增加,长期死亡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该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血小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年8月5日,犹他大学MatthewT.Rondina团队( 作者为郭力博士)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封面文章PlateletMHCclassImediatesCD8+T-cellsuppressionduringsepsis,首次发现血小板MHCI受体可以直接作用于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介导CD8+T细胞数目减低功能障碍以及小鼠死亡率增高,提示血小板在重症感染中的重要免疫作用。正如Seifert和Greinacher教授在本期评论文章中所言,血小板在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及疟疾、病毒感染中,均表现出重要且截然不同的特性,比如目前研究所揭示的对于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在疟疾性脑病中表现出的对CD8+T细胞的激活,更加引人深思。

郭力博士等人的研究中首先揭示了血小板对于外来性抗原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虽然之前已有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内吞外源性抗原,且表达蛋白酶体相关蛋白,血小板能否内吞并水解外源性抗原尚有待确认。此项研究首次证实,人及小鼠的血小板都可以大量内吞并水解外源性抗原,类似单核吞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的吞噬功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蛋白水解后的抗原蛋白片段(肽段)可以通过血小板MHCI交叉递呈到细胞表面。作为CD8+T细胞TCR识别的受体,MHCI受体抗原交叉递呈是机体对CD8+T细胞调节的重要调控机制,一般认为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实现该功能。而对血小板的这项研究,也再次表明血小板有类似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健康人血液中血小板数目是树突状细胞数目的一万倍左右,血小板与CD8+T细胞的相互作用几率也比树突状细胞高得多。因此,血小板很可能是长期被忽略的血液中CD8+T细胞调控的重要因素。

这项研究中,作者进一步证实MHCI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小板中表达显著升高。在肠道感染引发的重症感染小鼠模型中(CLP小鼠模型),血小板MHCI表达升高与外源性抗原通过MHCI递呈增加高度相关,且血小板与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直接作用增加,提示在重症感染中血小板通过MHCI表达升高,增加抗原递呈,促进与CD8+T细胞相互作用,并通过体外实验观测到血小板与CD8+T细胞相互作用在重症感染中显著上调。通过使用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血小板特异性MHCI缺陷小鼠),作者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证实了重症感染中野生型小鼠CD8+T细胞在血液、脾脏、腹腔淋巴结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特异性MHCI敲除小鼠CD8+T细受到保护,证实在重症感染中小鼠体内血小板MHCI对CD8+T细胞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测量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实验中,先对小鼠进行了OVA免疫,继而是给予CLP诱导的重症感染,然后测量了淋巴结内CD8+T细胞的数目,可以看到野生型小鼠体内OVA特异性CD8+T细胞数目显著低于血小板MHCI缺陷小鼠,证实血小板对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调控中,MHCI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该研究 的亮点。

虽然过去十几年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血小板的多种免疫功能,研究大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jc/124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