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ldquo疾先锋rdquo抗
每日负重20公斤
日行2万步
只为守护一方净土
——疾控消杀组
在拱墅抗疫战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不分昼夜忙碌在战“疫”一线,他们身着密不透风的白色防护服,以消毒液作“弹药”,以消杀设备作“武器”,每日负重20公斤,日行2万步,只为守护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抗击新冠战役中一群冲锋“杀敌”的前线战士——疾控消杀小分队。
小身板扛起大责任
拱墅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盛雪飞是这群前线战士的指挥长。她用瘦弱的身躯肩负起抗疫重担,时刻提醒队员“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百姓放心、安心”。12月7日晚上,当中心流调组初步完成拱墅区首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时,她立即沟通确定疫点,召集全体消杀队员,排兵布阵,分配任务。有了12.7疫情的经验,新一轮1.26疫情一来,盛主任就带领消杀小分队奔赴各隔离点进行消杀指导,不留任何隐患。
当队员们在前线奋勇“杀敌”,她在后方默默做好后勤保障。每天备好补充能量的食品,让奔波在外的队员随时可以补充体力;每人发放防雾喷剂,大大减少因眼镜或面罩起雾对工作的影响;队员每次完成消杀回来,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和宵夜。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消杀组全体队员的心里都暖暖哒。
只为守护一方净土
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哪里危险,他们就奔赴哪里;他们出没在全区各个疫点,经常赶不上饭点,却总在 时间完成紧急任务;他们是最活跃的疾控大白1号、2号、3号、4号……
大白1号——王峥,作为疾控中心消杀组组长,是一位有着30多年消杀经验的防疫战士,先后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登革热、新冠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消杀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困难重重,现场突发状况层出不穷,经常会刚赶到疫点,却发现大门紧锁,不能入户消杀;或者病例回忆有遗漏,需要消杀人员现场二次排查疫点。经验丰富的他总是会提前联系让对方留下房门钥匙或找好能开门的人,一到现场立即联系相关人员快速确定疫点位置,疏散人员开展消杀。每天他总是最晚一个下班,经常给自己排夜班,凌晨一两点执行完任务后怕回家吵醒家人就继续在单位将就一晚。
大白2号——汪义锦,最顾家的好老公好爸爸。一旦出现疫情,24小时随叫随到,坚守一线,日夜奋战的他已无暇陪伴家人,他和同样奋战在一线的护士妻子每天都是“夜不归宿”,难得有时间回家洗漱,也是只能见到正在睡梦中的儿女。3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在视频里说的最多的一句是爸爸加油!问的最多的是“爸爸,你和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大白3号——杨海斌,7岁的儿子被判为次密接,需要集中隔离,但他和妻子都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只能让年迈的奶奶进隔离点照顾孙子。一有休息时间,他都会打电话关心老母亲和儿子在隔离点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有次去病例家中消杀,进门就发现屋内有一只大狗,冲他汪汪直叫。一向怕狗的他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把狗关到笼子里,挪到屋外。
大白4号、5号——方栩、戚荣平,他们是大年三十留守的两只大白,他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大年初一的凌晨一点,拱墅居民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区疾控收到隔离点的一个初筛阳性,消杀小分队夜间值守的两人闻讯而动,立即准备好消杀物资奔赴隔离点。他们把阳性房间和通道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消了一遍,给隔离人员带去了放心和安心。
大白6号、7号——王敏、缪志鹏,他们从中心科室抽调上来,两个活力满满的小伙子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把力量注入消杀工作的同时,却无暇顾及家人。春节结束,连续一周没回家的王敏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家门,满脸憔悴和不修边幅的穿着让3岁的儿子没认出爸爸。“准新郎”缪志鹏无奈推迟了准备许久的订婚仪式,大年三十晚,还在工作的他只能通过中心的年终视频喊话未婚妻,同心战疫待春回。
还有消杀储备大白8号、9号……他们来自中心各科室的精兵强将,大白不够时随叫随到。
经验丰富的消杀大白还身兼隔离点消杀指导工作,他们百忙之中抽空奔赴各家隔离点,仔细查台账,查监控,对消杀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让每家隔离点的消杀工作都能做到位。
巾帼不让须眉
在疾控消杀小分队里还有一批巾帼女将,她们负责消杀前后的环境样本采集,对消杀进行质控。本轮疫情,大量密集次密接产生,这一个个女将都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消杀队员又是流调队员,采完样回来还要协助流调,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
“我单身,晚上的任务我去吧,你们快回家陪孩子。”年轻小姑娘孙梅总抢着干夜间任务。“没事,我去吧,我们的孩子自己会上网课做作业。”家有二宝的冯哲伟和王婷婷齐声说道。每次出任务都会错过饭点,本来就有胃病的张舟艺因为没法按时吃饭,病情更严重了。经常见她早上快速喝完一包中药就急冲冲地出任务了。经验丰富的王小芬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连续一周没回家,吃住在单位。
不遗漏一处死角
让病毒无处可藏
尽 努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这是每一位疾控消杀队员的
工作宗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jc/1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