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医院ldquo百事

去过南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街坊都知道,二楼一个独立的半开放式办公室的科室,就是计划免疫科科室。跟其他开门诊的专科科室不同,大多数病人到此都是问诊和咨询。

南朋友来到这间办公室时,医生蔡健青正在忙碌地留意着门诊预约的情况,而桌面旁也堆叠起免疫宣传单。

“比起公共卫生医生的称呼,我通常都跟病人介绍自己为打预防针的医生,或许这样说,病人会想要多了解我的工作。”

医院的“百事通”

从广东药学院毕业到现在,蔡健青从业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她一直扎根在基层,如今是南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公共卫生医生。谈到目前的工作,蔡医生是这样说的:“街坊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工作做起来通常都是杂而繁琐。”

对于小孩,蔡医生会留意他们是否有打预防针,做好计划免疫保健;对于孕前妇女,她会询问他们是否长过麻疹、风疹或水痘,给她们一些打疫苗的建议……

与临床医生看病治病的特点不同,蔡医生表示,她的职责就是在疾病发生前,培养街坊的风险意识,告诉他们何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个工作就是‘百事通’,我会根据他们的需求,指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医生。”

在医院,虽然蔡医生每周只有三天开门诊帮幼儿打预防针,但每天依旧要处理很多繁琐的事,如进行体检指导,检查病患保健卡,为入园入托的孩子开具健康证明,对街坊进行健康辅导等。

“蔡医生,怎么你连查白纹伊蚊幼虫也要做呀?”早上忙完手头的工作,到了下午,蔡医生又要到居民家中查白纹伊蚊成蚊密度,给街坊派发缓释剂,随时随地向他们宣传防控登革热的知识。

除此之外,蔡医生还需要承担起街道的公共卫生服务调配工作。据悉,南源街有近7万名常住居民,与他们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就有12个,她需要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调度公共服务安排。在街坊眼中,蔡医生总是“身兼数职”,但她也甘之如饴。

“我一直都认为让更多的街坊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就是我所向往的事。”

以耐心改变街坊对公共卫生的观念

蔡医生坦言,在学校当中接触“公共卫生”这一科目时,也不懂得它的重要性,直至年,人们才慢慢拥有防治疾病的观念。

多年来,她曾接触过许多街坊,都没有预防疾病的观念。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总是苦口婆心地向街坊解释打预防针的作用。“当然会遇到很多反驳的声音,因此更加需要我们耐心的劝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蔡医生最常用的“招式”。她以耐心“感化”了不少父母,甚至有经济困难的家长拿出一袋硬币到医院支付打预防针的费用。她体会到,宣传工作确实能够引起家长对孩子保健的重视。

“做医生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最让我自豪的事是看到街坊公共卫生服务观念的转变。”

心系病患,建立Q群和网上预约系统

医院当中病患较多,有时候并不能逐一回答病患提出的问题。五年前,蔡医生与另外一位同事自发建立了医院的QQ群,用于回答病患的疑问。“最开始维护这个Q群并不容易,因为群内的病患每天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空余时间,我们会在群内回答他们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习惯。”

除了在QQ群上问诊,蔡医生还考虑到病患是否能够得到便利的就诊服务。“一拨一拨的人流排着长队,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是蔡医生所医院候诊的情景。为让病患节省等候时间,今年年初,蔡医生提议在网上建立网络预约家庭医生的服务。平日里,一个需要2小时的候诊,通过预约,只需要大概1小时就能完成所有就诊程序。一位带着孩子到医院打疫苗的妈妈这样说道:“在网上预约之后,按照时间来到医院就能就诊了,也不耽误上班时间。”

记者手记

“我希望居民能够不得病,从源头处抑制发病的苗头。”这是蔡健青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解释。在忙碌的工作中,她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做好本职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还会时刻思考如何为患者带来便利,也许,这就是平凡又真实的仁心仁术。

(受访者供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by/12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