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齐动手防控登革热
金中南校登革热防控工作
应急预案
向上滑动阅览
为切实加强我校登革热防控工作,认真抓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确保我校师生健康安全,根据《汕头市爱卫办关于在全市开展登革热防控第三轮督查工作的通知》(汕爱卫办函〔]21号)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成立学校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丁潮雄
副组长:周勇生、钟宝光、李国全、汪俊彬
成员:吴瑞崇、李少宏、吴启宋李乙锋、林含键、郑光钗、杜浩鹏及全体班主任
二、成立登革热防控应急工作小组
丁潮雄:负责对学校登革热防控工作做总体规划安排。
钟宝光:负责对学校部署的登革热防控工作具体落实及资料整理上报工作。
周勇生:负责食堂、小卖部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吴瑞崇:负责校园登革热防控的杀蚊灭蚊。校园学生活动场所、教室、学生宿舍、建筑工地定期杀蚊灭蚊及登革热防控物资储备。
李少宏:负责教师宿舍的登革热防控,发函给街道、社区及学校 吴启宋:负责校门内外卫生保洁及校园巡查。
李乙锋、林含键:负责对本年级教室、楼道、卫生间的卫生、积水、通风消毒检查。
郑光钗:负责学校预防登革热防控宣传工作。负责学生晨检制度、表格的制定,负责各班晨检表格的收集,学校晨检总表格的填写汇总。
各班主任:负责具体向学生讲解预防登革热防控相关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加大宣传和预防力度,负责填写每日班级晨、晚检表并及时报给保健室室、组织学生每天教室的消毒,对请假在家学生的跟踪工作。
杜浩鹏:负责具体向学生讲解登革热防控的相关知识,并开展宿舍预防登革热卫生保洁工作。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晚检,落实登革热防控、增强师生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登革热,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落实防范措施
1、坚持晨、晚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对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并由卫生委员在《检查登记表》上填写因病缺课的学生的主要症状,如为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后眼窝和关节疼痛,皮肤出现红疹。等疑似症状的学生,应休息至体温正常2天,医院医生开的痊愈《证明》方可回校上课。
保健室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如发现有登革热病例,应由学校疫情报告人按要求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保健室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传染病监控信息册,对在校生病有主要症状为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后眼窝和关节疼痛,皮肤出现红疹。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等症状的学生,实行就地隔离,并通知其医院就诊。
3、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或集体活动。
暑假期间不组织学生夏令营活动,不组织教工出境游,对个人参加出境游的,抵沪后,自行观察7天,尽可能减少外出和接触他人确认无恙方可开始工作,暑假开始前,做好师生出境的登记、汇总、汇报工作,暑假结束前,做好师生入境的登记、汇总、汇报工作。严禁一切学生集体活动。
4、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
学校密切 5、保持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
教室、办公室、食堂、宿舍、各功能室等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清除积水、使空气流通、新鲜。开展全校爱国卫生活动,大力整治学校内部各处环境卫生;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学校洗手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努力消除登革热防控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6、建立资金保障制度
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体温计,必要的抗病毒药物等防护用品的储备。
五、紧急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
1、当学校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时,班主任或年级组长立即向校保健室报告, 时间进行隔离,医院进行诊治,确诊后,由家长向班主汇报,我校再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总务处按排对患者所在班级或办公室、家庭住所进行消毒、隔离,由郑光钗校医登记密切接触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相关登革热调查工作。
2、对与登革热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待未发现登医院医生(或保健室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课。
3、全校进行全面定期的、彻底的灭蚊杀毒。
六、疫情处置和控制措施
1、一旦发现符合登革热病例爆发,立即停课,根据病情轻重车程度和临床医生医嘱采取居家治疗休息或入院治疗的措施,待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方可恢复上学或上班。
2、一旦发现在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14天内有2个及以上班级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14天内,有2个及以上年级停课时,全体停课。学校向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
3、停课时间一般为7天,自 一例流行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停课期限。
4、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学校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金中南校学生处
年8月14日
校内宣传
晨起测体温
学校防蚊灭蚊工作指引(年版)
向上滑动阅览
防蚊灭蚊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清除或控制蚊虫孳生地(积水),消除蚊虫产生的源头。学校日常灭蚊主要的工作就是清理或控制蚊媒孳生地,只有当发生蚊媒传染病,或成蚊密度影响学校日常教学、学习时,才启动应急杀灭成蚊行动。
一、学校内常见孳生地及处理方法
(一)孳生地类型
1、各种闲置盆罐、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废弃容器积水,绿化灌木丛中散在垃圾形成的积水。
2、室内外各种花盆及托盘、水生植物、盆景积水。
3、建筑反墚、排水沟积水。
4、喷水池、景观池、消防水池、饮用蓄水池。
5、地面停车场存在的轮胎、排水沟;地下停车库集水井、抽水泵积水。
6、下水道、沉沙井、洼地积水。
7、教学苗圃内花盆托盘、水生植物(万年青、富贵竹、莲花等)、盆景积水;淋花器具。
8、厕所便池积水,尤其是寒暑假期间长期没人居住的学生宿舍。
9、其他可形成积水的容器。
(二)处理方法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一切卫生死角,绿化灌木丛中散在垃圾容易被忽视,应定期检查清理;翻盆倒罐清除各种小型积水,对一时无法清除的容器,应翻转倒扣放置并确保不会造成第二次积水。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沟渠硬底化和暗渠化,定期清疏,保持通畅;各类沉沙井口应安装防蚊闸,地下停车库集水井等井口要密封处理或纱网密封,防止蚊虫孳生。
3、科学种养水生植物。倡导采用防蚊篮花瓶或用沙石种养水生植物,如用一般的花瓶种养,则应每3~5天检查一次,发现有蚊虫(幼虫或蛹)孳生须换水,并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并冲洗植物根部。有蚊幼或卵的水须倒入便池冲走。
4、大型蓄水容器。对莲花缸(池)、景观池,倡导养鱼(例如食蚊鱼、斗鱼、金鱼等);消防水池、饮用蓄水池应定期检查清洗,并加盖密闭。
5、废旧轮胎中积水。应将轮胎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对用于防撞的轮胎,应在轮胎底部打孔并固定,确保轮胎孔处于 部,使积水能够顺畅流出。
6、一时难以清除的积水。在积水中倒入少量废机油,形成一层油膜。或直接在水体表面均匀投入药物,可用的药物有: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颗粒剂或乳剂。用量为每平方米水体1~2克;0.5%的吡丙醚颗粒剂,用量为每平方米水体1~2克;1%的双硫磷颗粒剂,用量为每平方米水体0.5~1克。
二、学校周边孳生地清理
为有效控制学校内蚊虫密度,应对学校外围周边50~米范围内的一切蚊虫孳生地进行彻底清理,否则,学校内蚊虫密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杀灭成蚊
在办公室、教室及其他室内发现有成蚊时,应选用家用卫生杀虫剂,如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含拟除虫菊酯药物)。
施药前先关闭门、窗。将气雾罐充分摇匀,手持气雾罐朝上30度角,按压阀门从里到外向空间喷雾,按15m2房间约需喷雾10~15秒钟。同时重点喷洒各类柜后、床、台、桌底下、沙发下、墙脚线、杂物处,每处约喷3~5秒钟。施药后人员离开,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
也可采用市售灭蚊片,按使用说明书一般15m2使用1片,点燃后关闭门、窗,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
如校园需要大面积杀灭成蚊,建议聘请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开展杀灭成蚊工作,化学法快速杀灭成蚊方法主要有超低容量喷雾法及热烟雾剂法;化学法持续滞留杀灭成蚊的方法有室内滞留喷洒法及室外绿篱技术喷洒法。
四、药物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必须选用有农药登记证的卫生用杀虫剂。本指引中推荐的药物都是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卫生杀虫剂,但仍需要注意安全,需将药物保存在儿童不易获取的地方,避免儿童触碰或误食。同时接触药物后应洗手。
汕头金中南校保健室宣传资料之
登革热的防治
向上滑动阅览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分为1、2、3、4型)。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 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到东南亚旅游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预防登革热致家长一封信
向上滑动阅览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今年以来,雨水偏多、气温较高、环境非常适合蚊虫孳生,另外,我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与东南亚等登革热高发流行地区商贸人员往来频繁,以及暑假临近等人口流动大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已提前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为预防登革热,请大家近期注意防蚊灭蚊,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和皮疹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38℃以上,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后眼窝和关节疼痛,皮肤出现红疹。严重者可出现登革出血热,甚至出现休克或死亡。登革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人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引起传播,这些“花斑蚊”最喜欢躲在:水生植物、各类闲置容器、花盆托盘、废弃帆布和塑料布、水沟和水渠、废旧轮胎中。因此,请各位家长和学生要做好以下防控措施:
一、防蚊灭蚊,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可使用国家认证的卫生杀虫剂烟熏或喷洒灭蚊。
二、清除室内外积水,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的盆罐、闲置容器和花盆底托等小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场所。
三、水养植物每3天至少换水一次,并将植物的根部及容器内壁清洗干净,或改用沙子养植,或在容器内使用灭蚊蚴缓释剂控制蚊子孳生。
四、家里有人员出现发热、皮疹和全身酸痛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请家长朋友仔细阅读上述内容,并将《已读回执单》填写完整,交回学生(幼儿)就读教育机构。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汕头市教育局
年6月25日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