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登革热风险等级为中,出境旅游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袁静娴
在广东,每年6~10月是登革热易发季。深圳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未来一周(8月23日至8月29日)登革热的风险等级为“中”。市疾控中心提醒,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或国家旅行的市民,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出现发热、出疹或骨痛,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向医生主动说明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它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暴发了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截至8月13日,孟加拉国今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例,死亡病例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孟加拉国登革热风险评估为高级别,且判断该国疫情可能尚未达峰。
市疾控中心表示,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有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染出去,所以蚊子才是祸根。病毒在人体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平均为7天。在蚊子体内潜伏期为8-11天。也就是说,蚊子咬了感染者,不会立即传播,需要8-11天再叮咬才会传播。
市疾控中心表示,登革热没有特定的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热目前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地区以及环太平洋岛屿。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轻或无症状,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登革热?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高热表现在突发高烧(40°C以上),三痛指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三红指面红、颈红、胸红,皮疹表现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需注意的是,登革热最初症状和感冒、流感相似,疾控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除发烧外,登革热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并且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卡他”症状。如果2周内有登革热疫区旅行史,或自己活动的城市有确诊病例,再加上上述的症状,则很有可能得的不是普通感冒或流感了。
疾控专家表示,登革病毒分为4种血清型,一般来说,第一次感染,大多数人症状不严重,康复后会对该种血清型登革热产生免疫抗体,之后再感染另一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则可能导致重症,严重的会引起休克、器官衰竭等。
“有些患者发病3-7天后,高热退了,就以为自己康复了,实际上,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疾控专家表示,如果出现严重腹痛、持续性呕吐、牙龈出血、呕血、呼吸急促、疲劳、不安等症状,尽快就医。
需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的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
目前我国的登革热病例主要是输入病例。市疾控中心建议,出境旅游的人群需要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以及含避蚊胺、避蚊酯成分的驱蚊剂等,旅程中注意防蚊叮咬,注意防蚊孳生,有问题及时就医,归国后14天内留意,若出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图片来源于深圳市卫健委)
审读:孙世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1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