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连作障碍物理防控生物协同防控技
一、技术要点
1.太阳能高温消毒
1.1清洁地块。6月上中旬将选定棚室内上茬作物收获后的遗留物清理干净,焚烧、深埋或放置到远离种植区域的地方。
1.27月上旬撒施有机物料及石灰氮或米糠。将棚室内边角的土壤尽量铲向中间,可增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如畜禽粪肥十菌菇渣、或醋糟、或铡碎秸杆等,用量~kg,米糠-kg,饼肥-kg,土壤酸化或往年土传病害较重的,另可增施颗粒状的石灰氮40~70kg。
1.3深翻。用旋耕机或人工将有机物和石灰氮等深翻入土壤,深度20~40cm。翻耕均匀,以增加有机物、石灰氮等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
1.4密封地面。7月中旬,用完好、透明的塑料薄膜将土壤表面密封。
1.5灌水。从薄膜下往垄沟内灌水,直至垄面湿透为止。保水性能差的地块可灌水两次。
1.6封闭大棚。垄面密封后,将大棚完全封闭,注意大棚出入口、灌水沟口不要漏风。晴天时,20~30cm的土层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0~60℃,地表可达到70℃以上的温度,持续时间20~30天。
1.7通风。8月上旬打开通风口或揭去大棚膜,揭除地面薄膜,及时清理回收薄膜,垄面土壤耕翻并补施肥料,半个月后,可进行草莓生产。
2.生物菌肥(剂)处理技术
2.1土壤生物菌基施处理。在草莓定植前半个月左右耕翻做垄前,亩增施生物菌肥(≧2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菌、有机质≧60%,等)~kg。复合肥30-40kg,钙镁肥30-40kg。如高温消毒时没增施有机肥的,此时可亩用腐熟有机肥-0kg,或商品生物有机肥-kg,或腐熟饼肥kg。
草莓起垄后亩用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4~5kg等生物菌剂,拌少量米糠或麸皮撒施垄面并及时浅翻拌入土壤,保持垄面湿度80%以上,等待移栽。
2.2蘸根处理。定植前草莓苗进行蘸根处理,选用2亿cfu/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0倍液,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倍液,或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倍液,可另加25%吡唑醚菌酯等倍。处理方法:用高于15cm容器,放入药液深度6cm~10cm,将草莓苗根部整齐的浸在药液中10min~20min,取出排在荫凉处,准备栽种。
2.3定植后灌(淋)根处理。草莓定植后,选用EM菌倍液、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倍液、0亿cfu/克枯草芽孢杆菌0倍液、2亿cfu/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在栽种后1d~2d内灌(淋)根部,每株用药液量ml。重病田浇灌根2~3次,间隔期10-20天。
3、技术流程
7月上旬开始,棚内撒施优质有机肥、米糠、或石灰氮等→翻入土壤→上水、地面覆膜、封闭大棚→连续太阳能高温消毒20~30天→去除地表覆盖的薄膜,大棚通风换气或揭掉大棚模→草莓定植前半个月增施生物菌肥等,耕翻并起垄→定植前垄面撒施生物菌肥,拌少量米糠或麸皮撒施垄面并及时浅翻,垄面保湿→草莓苗用生物菌剂蘸根处理→定植后生物菌剂灌(淋)根处理。
二、应用前景
1、投入
以红颊品种大棚促成栽培为例,与对照不处理对比,每亩大棚增加棚模折旧元,人工费元,米糠与石灰氮元,生物菌剂元,水电费元,其它费用元。总计每年每亩需要投入约3元。
2、产出
以红颊品种大棚促成栽培为例,与对照连作不处理棚相比,采用本项技术草莓土传病害发生率仅0-5%,而对照连作棚平均发病率8-20%,每亩平均增产公斤,品质也提高如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按每公斤销售价格平均30元计算,每亩产出元。
3、效益
每亩鲜食草莓销售地方增加收入元,扣除增加的生产(人工)成本3元,实际增加效益约为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1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