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寨卡病毒

据2月5日WHO发布 期寨卡病毒病疫情形势报告,2月12日更新报告,WHO呼吁多部门、机构间形成战略应对框架,着眼于寨卡病的应对、监测和研究。自年1月以来共有39个国家报告该病本地流行传播,且该病毒的地理分布在不断扩大。中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2月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了中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巴西:是受病毒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估计zika感染者超过。GBS:年共报告例GBS病例,较年上升19%。小头畸形:巴西卫生部1月30日 数据,年10月以来累计报告例小头畸形疑似病例。巴西往年平均每年新生儿小头症的患者数量只有人。哥伦比亚:疫情严重度仅次于巴西,自年10月以来该国已累计2.5万疑似zika病例,其中例确诊。GBS:年第51周至年第3周共报告86例GBS病例。此前哥伦比亚年均报告GBS病例数为例。近期发病水平为过去6年平均水平的3倍佛得角:报告至少七千多例疑似病例。委内瑞拉:年1月1日至1月31日,共报告例GBS病例,这些病例均与寨卡病毒病疫情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病例集中于Zulia州。Zulia州报告的66例病例中,76%的病例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前数天出现了类似寨卡病毒病临床症状。3例GBS病例通过实验室确诊同时患有寨卡病毒病。美国:1月25日确认首例ZIKA病毒感染者,截至目前共报告51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其中50例有疫情地区旅行史,1例通过性传播感染。洪都拉斯:过去3个月内该国报告例Zika病毒病疑似病例,2月2日该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图为-年全球寨卡病毒本地传播地区分布当前认识寨卡病毒病,也称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主要有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在系统发生树上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或西尼罗病毒非常相近。临床特征及治疗寨卡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只有约20%发病,病程约1周左右。感染者大多症状轻微,迄今为止未发现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常见,也可出现头痛、眼后痛。肌肉痛和呕吐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受感染的人群中通常仅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病,临床症状较温和,一般持续4-7天,为自限性疾病,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很少见。本次寨卡病毒病暴发,尤其在巴西,与急剧增加的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并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并可导致瘫痪的疾病。这种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以及神经综合征的因果联系尚未被证实,但是高度可疑。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即缓解疼痛、发热和其他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疫苗。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母婴传播:少见但已被证实。尽管从流产的胎儿的病理标本中检测到寨卡病毒但并不清楚感染寨卡病毒导致胎儿流产。寨卡病毒已经在小头畸形的婴儿中被检测到,但是还不清楚有多少小头畸形与寨卡病毒有关。–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可通过输血以及性传播。–研究表明该病潜伏期为3-12天。未见到传染期相关数据。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登革热、螺旋体病、疟疾、立克次体病、A组链球菌感染、风疹、麻疹、细小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和甲病毒属(基孔肯雅病、玛雅罗热、拉沙热、巴马森林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等鉴别诊断。预防与建议

来源:公共卫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119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