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严控登革热
又是一年小萌新到来的季节
又是一年登革热爆发的高发期
严防登革热是重中之重
那么怎样让登革热远离自己呢
接下去一份秘籍
请收好吧
(登革热的防控小常识)
视频较大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以下是视频的文字版
登革热概述
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因此,防灭蚊虫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途径。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皮疹、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结肿大。
传播媒介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如海南岛等地区,后者则在南北方地区广泛存在,以长江以南为普遍。
传播途径
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患者在病毒血症期(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五天)被蚊虫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不同型别毒株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或多次感染。感染后只对同型登革热病毒株有较强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一般5~7天
主要临床特征
1.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摄氏度(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2.三痛及疲乏症状(头、眼眶、肌肉关节)
3.三红症(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
5.出血倾向
6.白细胞明显下降和血小板减少
预防原则
1.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白天防被伊蚊叮咬)
2.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伊蚊,预防伊蚊叮咬
3.提高人群抗病力:暂无可用疫苗
预防登革热的健康提醒
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灭杀蚊虫
避免在“花斑蚊”频繁出没的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凉处逗留
防积水
尽量避免养殖水生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至少三天清理一次
把用过的瓶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里
以上就是所有啦~
清积水,灭蚊虫
一起远离登革热吧
排版/小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