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主题班队会6预防登革热,从我做起

预防登革热

年4月12日上午,华阳小学级11班的宋雨瑄、陈思颖、李泓希、姚晨曦四位同学带来了主题班队会《预防登革热,从我做起!》,向大家普及了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和病症,通过生动形象的演讲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如何从自身做起,预防登革热。专业开场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和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传播速度快、人群易感性高。本病于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美国费城发现,并根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骨折热,年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全球范围内流行。由于本病是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登革热疫情严重的东南亚国家:菲律宾、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新加坡等。年,菲律宾全国范围爆发登革热病毒,超过人感染,多人死亡。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最早是在年广东地区发现登革热病毒。广东地区主要有白伊蚊传播病毒。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纹、埃及伊纹,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伊蚊)在广东省分布广泛。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内外都有蚊虫活动,雌蚊嗜吸人血。伊蚊号称蚊界“白骨精”,爱小积水,有卓越飞行能力,俯冲、急转弯等高难度动作,统统难不倒它!黎明和黄昏是伊蚊“觅食”的高峰期,通常是日出后1-2小时(约上午7点-9点)和日落前2-3小时(下午4点到黄昏)。

人与人之间不能直接进行传播,伊蚊叮咬了病人后病毒会进入伊蚊体内,并会在伊蚊体内复制,伊蚊再通过叮咬其他人将病毒传播出去。

登革热的病症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3-15天潜伏期(通常为5-8天),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腿窝痛。

发病后3-4天出现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需要做到: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消灭成蚊;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切勿向运行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地方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互动问答班主任点评本周一,第十小组成员晨曦,雨瑄,思颖,泓希四位同学带来主题班会《预防登革热,从我做起》。四位同学灵动十足,在班会课过程中能根据内容用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出来,让班上的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登革热的相关知识,整个过程孩子们听的认真,参与积极!四位同学进步巨大,雨瑄的淡定从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85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