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ldquo花蚊子rdquo
夏季是蚊子最活跃的季节。蚊子不仅自个“嗡嗡嗡”闹腾,还非常殷勤的爱给大伙儿“送红包”。大家要警惕“白纹伊蚊“,义乌老百姓俗称“花蚊子”、“花斑纹”,它们的“红包”收了会坏事。
白纹伊蚊(花蚊子)是“登革热”的传播者。它本身不生产登革病毒,但可携带和传播登革病毒,喜欢在有积水的瓶瓶罐罐产卵,并可经卵传播给下一代。“花蚊子”黑白相间,中胸背板有白纵条,比较好认,喜欢白天叮咬人,高峰在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
登革热的发病有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有突起发热、三痛(头痛、眼眶痛、骨骼及肌肉疼痛)、极度疲乏,皮疹,可伴有痒感,面色潮红等症状体征。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就是防止被花蚊子叮咬,拒绝“红包”。
生活中,重点是做好个人的防护,居民家庭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①可以安装纱门、纱窗及使用蚊帐防蚊;
②室内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用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③在野外和户外活动时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染病。
④社区、家庭应清扫卫生死角,及时清除或倒置门前屋后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室内的饮水机水槽、空调的冷凝积水,阳台的废弃容器等容易疏忽的地方,减少蚊子滋生。
⑤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登革热流行期间 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可改为用泥、沙种养。
特别提醒
近期尽量少去或不去疫区旅游,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南美洲、非洲等,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时段(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在草丛、树荫逗留,如果一定要去,着浅色长袖衫、长裤,个人可使用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租住卫生条件好、 有空调的宾馆。归国后注意健康管理,如14天内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行史。
另外,控制蚊子密度最关键的是环境治理,清理积水容器。据疾控中心病媒科吴因平科长介绍,每年义乌市疾控中心都会定期开展布雷图指数监测,对蚊密度进行评估。布雷图指数指的是每百户有伊蚊幼虫滋生的容器数,将每百户阳性容器数控制在5以下,这样才是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安全范围。因此,从我做起,人人动手,翻瓶倒罐,清除积水,维护健康家园,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义乌疾控
宣传健康生活知识
传播健康生活方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