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疫情不可轻忽,家中环境要清洁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它会引起发烧、头痛、筋骨酸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登革出血热,身体多处出血,导致休克死亡。病媒蚊防治是对抗登革热最重要的方法。
登革热发生地区国内也入列
登革热发生的地区,主要在热带及亚热带有埃及斑蚊(Aedesaegypti)及白线斑蚊(Aedesalbopictus)分布的国家,特别是埃及斑蚊较多之地区。中国也位于这个区域,偶尔有本土疫情爆发的情形。
医师说,登革热的致病原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中的登革病毒亚属,其中共有四种登革病毒,它们依抗原性的不同分别称为第Ⅰ、Ⅱ、Ⅲ、Ⅳ型。
病媒蚊传播途径多感染后有潜伏期
一般来说,人与病媒蚊间的传播循环为 的传染途径。病毒会在蚊子体内大量繁殖,约8到12天后可传给健康的人。人感染后有3至8天的潜伏期(最长可达14天)。发病的前一天到第五天为病毒血症期,此时被病媒蚊叮吸会再将病毒传到蚊子身上。
医师解释,登革热依发病症状可分典型登革热与出血性登革热。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有典型登革热的症状表现,包括突发性的高烧(≧38℃)、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关节痛及出疹等现象。若为第二次感染不同型别的登革热病毒,有很高的机率会导致较严重的症状,也就是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出血热要治疗也要注意居家卫生
医师表示,登革热目前没有 药物可治疗,也没有有效可施打的疫苗。治疗上采行支持性疗法,给予水分与电解质补充,缓解相关症状。对抗登革热最有效的方式是病媒蚊防治,而因为斑蚊的四个成长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成长,因此要杜绝蚊患, 的方法就是清除积水。
可能的积水孳生源包括:花盆底盘、户外水桶、遮盖用塑胶布、废轮胎、地下室或停车场积水、树洞等等。在个人防护方面,出外踏青应穿着保护性的衣服,包括长袖、长裤及袜子,并且使用防蚊液。在家中可使用蚊香、罐装杀虫剂、蚊帐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1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