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主题是“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什么是“疟疾”呢?

民间以前有说法,“打摆子”、“瘴气”、“冷热病”,其实就是疟疾。它的病原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疟原虫在人体内破坏红细胞,导致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出汗、热退的临床表现。

但是大家不要恐慌,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东南亚、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到上述国家及地区工作、生活、学习要谨防疟疾感染。出国前应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了解境外疟疾流行状况。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工作、学习和生活,请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说到蚊子,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我国主要是中华按蚊。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还有登革热,通过伊蚊传播,我国主要是埃及伊蚊,而乙脑可以通过库蚊、伊蚊和按蚊传播,我国主要是三带喙库蚊。所以防蚊灭蚊十分重要,平时要注重清洁家园,防止蚊蝇孳生,出国旅游工作,要加强防护。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123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