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别让家中留积水最好穿浅色
5月29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发布登革热疫情预警,目前广西共报告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但是监测结果表明,本地暴发传播的风险非常高,尤其是南宁、梧州、贺州、北海。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花鸟市场,其次是公园、医院和居民区等。
我区已报告4例输入性病例今年以来,国内外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公布 疫情数据,年截至5月10日,南美的巴西报告病例数74万多例;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累计病例数为3.8万多例,菲律宾1.9万多例,越南例。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截至年5月10日,全国19省共报告病例80例,较去年同期(49例)上升63%,其中实验室确诊6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1%。
目前,我区的登革热病例以输入性散发病例为主。截至今年5月26日,全区共报告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南宁市3例,贵港市1例。去年同期未报告登革热病例。
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花鸟市场全区蚊媒监测表明,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广,密度高,伊蚊成蚊密度处于较高水平。年4月7日至5月15日,全区共在34个点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其中,通过布雷图指数法监测,处于中度风险的监测点有2个,处于高度风险的监测点10个,主要分布于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的花鸟市场。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花鸟市场,其次是公园、医院和居民区等。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登革热疫情、全区疫情和全区蚊媒监测结果进行研判,认为我区各地近期由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导致本地暴发传播的风险非常高,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南宁市、梧州市、贺州市、北海市等去年和历史上曾发生过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的地区,各地要认真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小贴士:登革热的日常预防专家表示,虽然登革热形势严峻,但可防可控,无须恐慌。白蚊伊蚊是我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公众在预防本病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 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今报记者张若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12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