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寨卡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摘要:

寨卡病毒(ZIKV)是以蚊虫为媒介传播的黄病毒,年在巴西大规模爆发而成为全球的威胁。寨卡病毒感染的孕妇伴随着胎儿畸形,如头小畸症,成人感染能导致格林巴利综合症,产生以神经功能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最近批准了一些其他的虫媒病毒的疫苗,但是也迫切的需要一些预防性的寨卡病毒疫苗。本文就目前用不同的平台来开发寨卡病毒疫苗作一综述,这些平台包括减活病毒,灭活病毒,DNA或RNA,病毒载体及预测的带有免疫性的病毒表位的硅片等等。这些方法借鉴了以前开发登革热病毒(DENV)及其它黄病毒疫苗的经验。

1介绍

寨卡病毒最早在年,于居住在乌干达寨卡林冠的一只发热的猕猴身上分离出来。文字记载 例人类感染寨卡病毒发生在年的非洲,从那以后不时有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记载。最近的大爆发在年太平洋的雅蒲岛,随后,年在法国的波利尼西亚岛又大爆发了一次,这次有更多比例的病人出现了神经系统障碍。在年,寨卡病毒进入美洲,从东北的巴西扩散到许多其它的国家,包括美国。在爆发的早期,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产生像登革热病毒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并且出现斑状丘疹,头疼,出现结膜炎和肌肉骨骼疼痛。但是,从年开始,在亚洲和美洲爆发的疫情出现了不寻常的严重临床表现,如在成人中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在孕妇中出现先天的寨卡病毒综合征(CZS),如流产,胎儿生长迟缓,头小畸形以及大脑钙化等。

2病毒和疾病的发病机制

快速传播的寨卡病毒促使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成为国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113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