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戳大灾之后防大疫,这些问题要注意
暴雨过后
防疫为重
前段时间
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
据说一个小时内的降水量
相当于把个西湖的水
倒进了河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指出
“水灾后卫生条件差,
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应格外注意预防。”
这就是古语有云: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的原因所在
根据《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病甚至死亡,灾后,灾区医疗卫生需求增加,饮用水和食品的安全性存在隐患,传染病病媒生物及宿主动物发生变化,人群居住生活条件恶化以及区域人员活动频繁,这些改变,都可能增加灾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风险。从而进一步威胁着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些要点
要记牢
灾后容易引发哪些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灾后,人们之前使用的饮用水有可能就会受到污染,这时再饮用这样的水源,就会很容易发生痢疾、霍乱、伤寒以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疾病:灾后,由于休息不好,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这类疾病的传播速度也很快,比如流感、流脑、肺结核等疾病。
●皮肤病:灾后,地面、屋内潮湿都容易引发皮肤病,以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皮肤病、虫咬性皮炎、浸渍皮炎为主。
●蚊虫传播的疾病:此时正值夏季,灾后环境卫生变得更差,容易导致蚊子、苍蝇等蚊虫孳生,也会发生蚊虫传播的疾病,如乙脑、登革热、疟疾等,甚至通过老鼠也会发生一些传染病。
灾后,做好“四大卫生”保健康!
●饮水卫生
不要喝生水,要喝白开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和桶装水,储存水的容器要进行消毒处理。此外,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或寄生虫,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井水、泉水,也有可能已被动物粪便、有机或有毒化学物质等污染,不能急于饮用,也不可用于洗菜。使用前需经过处理和消毒,之后煮沸饮用。
●饮食卫生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容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所以,坚决不吃被水浸泡过的食物、来源不明及无明确食品标识的食物、生冷食品及形状气味改变等食品;坚决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来历不明的禽畜可能死于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 作深埋处理。
●环境卫生
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洪水过后,要注意环境卫生。
对过水村屯、内涝和被水淹村屯应及时清淤,修整厕所、牲畜圈,修整院庭、填平坑洼,清除淤积在户外易腐烂变质的动物尸体和植物。动物尸体应深埋,土层应夯实,处理后要及时对环境进行消毒。
加强粪便管理和垃圾管理,将居住处附近杂草清除掉、杂物整理齐,清除水淹过后的各种积水、死水,防止苍蝇、蚊子孳生。大量积水也会滋生蚊虫,容易传播登革热、疟疾和乙脑,可以通过穿着长袖长裤、喷洒驱蚊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清空有积水的容器等手段防止蚊虫,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做好防鼠措施,大水淹没了低洼地带老鼠的藏身之所,使其迁移到人类活动场所,导致老鼠传播疾病的机会增加。应修复房屋与室外相通的孔洞,填堵鼠洞,防止老鼠潜入,尽早使用粘杀、捕杀等方式灭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鼠类近距离直接接触,以免传染疾病。
彻底清洁墙壁、家用设施、地板、家具等,清洗所有柔软织物,包括床品、衣物、儿童玩具等,并用家用清洁剂溶于热水进行消毒;如果房屋内的地毯、墙纸、衣服、皮革、木制品等多孔物质被洪水浸泡超过48小时,则很难被彻底清洗干净,建议丢弃。房屋清洁后可用风扇、空调、除湿机等加快风干速度,以减少细菌滋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个人卫生防护
勤洗手,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多开门、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下雨天淌水后,应及时把双脚、腿清洗干净,用干净毛巾擦干,并保持双脚干爽,也可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如身体出现不适,或本身有静脉曲张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出现感染时,一定要进行专业的治疗,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随便用药,以免导致感染伤口反反复复难以愈合。另外,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专家简介
中山市板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林青霞
营养师,执业药师,讲师,中山市健康科普专家,健康教育骨干,擅长公文、科普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南方日报》《中山日报》《中山卫生》等报刊杂志。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李永昌
三审:陈伟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1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