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分享一份常见的夏季传染病防控小贴
夏天来了,随着气温和湿度升高,这些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防不胜防,尤其是少儿容易中招。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份常见的夏季传染病防控小贴士,要认真阅读哦↓
根据往年大数据,以下6种传染病夏季发病率 。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疾病预防措施哦。
(一)流行性腮腺炎
常侵犯2~15岁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为非化脓性,触之有弹性和疼痛感,民间称之为“猪头肿”。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腮部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而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
(二)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
病人是 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甚至危及婴幼儿生命,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三)水痘
水痘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较急。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五)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毒病,春夏季高发,常见症状以高热、皮疹、全身疼痛为主,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主要由雌性埃及伊蚊传播,也可经由雌性白纹伊蚊传播。随着夏季气温的逐渐升高,蚊媒密度亦将持续上升,且东南亚等国家疫情均已进入流行季节,应警惕登革热输入疫情的发生。
(六)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组可以引起肠胃炎的病毒。它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也可能接触等其他传播方式。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很短,12-48小时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等全身的不舒服。诺如病毒在孩子的感染症状中,呕吐会更严重一些,成人则主要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胃痉挛的表现。
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4.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5.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 手段。
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7.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春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l/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