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新冠病毒1月初就在社区悄然传

4月8日,76天的封城之后,武汉在今天“复活”了。奇点糕的开机画面,都用了“你好吗,武汉”来应景。抗疫战役的 阶段,终于迎来了初步胜利。

但对疫情的复盘和分析,却还只是刚刚开始。在昨天的《自然·微生物学》上,武汉市疾控中心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团队合作的一项 分析显示:在1月初,武汉就已经出现了新冠肺炎(COVID-19)的社区传播!

这一发现,是基于对去年10月到今年1月21日,也就是疫情大规模暴发前,医院接诊的名“流感样症状”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重新分析得出的,在这份咽拭子中,有9份检出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RNA[1]。

这9份咽拭子对应的9名患者中,有7名常住武汉,但他们来自6个不同的区,从而提示疫情早期就存在社区传播,而这些患者症状与流感的高度相似,也提示了轻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难以与流感区分,可以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经验。

在武汉疫情开始时,由于核酸检测能力的局限等种种原因,想把新冠肺炎患者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区分开,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这次肺炎疫情爆发在冬季,恰好和流感的发病高峰重合,就又增加了难度。

可能有不少医护人员,就是这么毫无防备下中招的

(图片来源:Pixabay)

但反过来,疫情爆发前对流感患者的一些分析,也可以为这次疫情早期的情况复盘,提供独特的视角。在年就建成的国家流感监测网络,正是这次的分析中患者咽拭子的来源[2]。

前面说到的医院,医院医院,它们是流感医院(SentinelHospital),每周会报告流感类似症状患者(ILI)病例数和门诊患者总量,并且各收集20个咽拭子做分析。

本次分析的咽拭子,是从去年10月6日到今年1月21日收集的(年第40周-年第3周)。这段时间对应的ILI病例数,从年12月初开始迅速增加,比如5-14岁的ILI病例数,在年 一周时已经是10月6日的24倍。

但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ILI患者还是儿童和青少年

而ILI医院全部门诊患者中的占比,到年第1周时,已经是9.44%,是年第40-47周的9倍,与往年同期相比也显著升高。

这些症状类似流感的患者当中,可能有不少其实就是新冠患者了,所以研究团队也指出,区分流感患者和轻症新冠肺炎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检出新冠病毒RNA的9例咽拭子,都是在年1月份收集的,医院就诊的患者是1月4日出现症状,1月7日就诊,差不多是武汉首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后的一周。这9名患者都没有合并流感感染。

医院每周各20个咽拭子的样本量有限,但也可以看出,新冠肺炎阳性患者的比例在逐渐升高,从年第1周的1例到第2周的3例,再到第3周的5例,尤其是分析的 一周,咽拭子取样的成年患者新冠病毒RNA阳性率达到26.3%。

不断上升的比例,也符合此前国内对新冠肺炎传播特点的分析[3],而且7名常住武汉的患者还分散在武汉6个不同的区,并不都来自华南海鲜市场附近,从而为疫情早期存在社区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

图上的黑色钉子是华南海鲜市场的位置,而红色是7名常住武汉患者的位置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虽然只检测新冠病毒RNA,会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问题,但1月份武汉流感类似症状患者当中,就已经有新冠患者这一点,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随着疫情爆发,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都转为了控制新冠疫情,没法对ILI的变化趋势进行进一步的监测。所以研究团队也呼吁,需要对武汉开展系统性的血清测抗体,来分析COVID-19的完整传播状况。

而对于仍处在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其他国家来说,本次分析中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与流感患者的相似,以及论文中提到的钻石公主号、韩国大邱疫情等先例,则提示了对流感类似症状患者进行病原体监测的重要性。

近期也有来自美国的分析显示,流感类似症状患者中,感染新冠肺炎的比例可能达到了5%,这 是值得警惕的[4]。老话说得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相信随着更多的分析,新冠肺炎这个大敌的全貌,会被医学真正描绘出来的。

编辑神叨叨

全体奇点糕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呕心沥血打造的重磅音频课程《医学趋势50讲》终于上线了。我们一口气帮你同步了全球医学前沿领域最重磅的进展。只需分钟,让你彻底搞懂最重磅的医学前沿进展。

课程亮点如下:

1、全面:一网打尽最重磅的医学前沿进展。

在这套《医学趋势50讲》中,我们囊括了免疫治疗、干细胞、微生物、人工智能、二代测序,抗癌新药研发等15个重要的前沿领域,帮你将全球最 的科研成果一举收入囊中。

2、紧跟趋势:帮你无缝同步全球认知。

奇点跨学科专业知识团队,依靠强大的自有数据库系统,每天跟踪全球多本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实时把握医学前沿科技最强劲的脉搏。和全球认知同步,你不需要费心费力,我们把全球脉动送到你的耳边。

3、有趣易懂:不用绞尽脑汁,就能理解全球医学 难题。

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往往晦涩难懂,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导致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这一次,我们帮你把艰深晦涩的前沿学术调制成清新爽口的科学小品,让你在享受科学之美的同时,轻轻松松理解医学 难题。和全球最聪明的大脑思考同样的问题,你也可以。

长按识别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l/82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