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中医治疗案例分享善生活养有道
近日登革热正流行。年10月22日我们工作室一位女同事自述:今天上班的时候发烧了,全身发热,头晕,浑身无力,有点咳嗽,腰酸,胸口有点堵,一着急就有点心慌,苔黄。虽只有登革热部分症状,因担心继续发展会演变成登革热,想请董老师开个方子,早点把病治好。
分析症状,正逢深秋时节,暑热渐退,暑气被金气裹携,当降而不降,当升而未升,郁滞于三焦,升浮于上焦,导致三焦邪滞,上焦火郁。当清泻三焦郁火,兼辛凉解表,以解上焦之邪。
诊治两天后病人自述:今天好很多了,烧已经完全退了,整个人也相对昨天精神很多,头不晕了,胸口不堵了,小腿还有些沉重,还有点咳嗽,耳朵久不久就会有点疼,嘴唇干,口苦,胃口不好,不怎么想吃东西。董老师的方子效果太好了,两副药,让我这么严重的病一下子就得到了缓解。
现在邪气自三焦退出,仍郁滞于少阳,成为少阳病,可再进行下一步计划。
年10月25日病人告知:我现在已经好很多了,谢谢董老师,您的方子效果太好了。口不怎么苦了,慢慢开始吃东西,应该很快就好了。
分析:
一、论升降散
邪郁三焦,升降散为正治之方。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病条辨》,此方药少功专,升降、寒热并用,配伍得当,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作用广泛,深得古今医家信赖。
升降散主治“三焦火郁、气机失畅”,清代名医杨栗山将此方作为治疗瘟疫之总方,认为瘟疫杂气多从口鼻而入于表里三焦,郁而化火,阻碍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病,在治疗上则应“清热解毒,以疏利之”。
升降散方解:
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可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为君药;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可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为臣药;
姜黄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为佐药;
大黄味苦,性寒,归心、肝、脾、胃、大肠经,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导热下行,为使药;
姜黄与大黄皆味苦沉降,入血分,降阴中之浊阴;僵蚕味辛,蝉蜕质轻,皆有升浮之性,入气分,升阳中之清阳。四味药相互配伍,方小效专,归经广泛,表里兼顾,“一升一降,内外通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名曰升降,亦双解之义”
二、升降散与银翘散合方之理
登革热为温疫,此为大病,起病急骤,且容易传变。故治疗疫病当急急截断病情,以防病情加重。病变之初,当遵“热者寒之”之旨,方选辛凉解毒之银翘散,使病邪从上而解;更用宣透三焦郁火的升降散,使之外透内泄。
应该注意的是,若在治疗上如只取清热一途,银翘散虽可获效,但势必致邪郁火伏,留下后患,故又当遵“火郁发之”之旨,应用升降散宣泄郁火。二方合用,一升一降,升能散结,降能泄热,用大黄通降阳明之实火,上病下取,导热下行,使浊邪得除,清阳得升。
当温疫发作初期,邪热在表,当以轻清宣泄、升清降浊、调畅气机、疏散郁火为主要治法,而非一派苦寒,以防凉遏冰敷,闭门留寇。本案用升降散合银翘散正合乎病机,方证相合,故能取得速效之功。
三、我用升降散的经验
治疗温热类疾病,我临床喜欢用升降散。此方方小而灵活,常根据病证病机需要,配伍其他药方,使能兼顾标本,更可增加其疗效。比如,我临床用升降散配合小柴胡汤、银翘散、凉膈散、大柴胡汤、四妙勇安汤、黄芪赤风汤、四逆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左金丸、越鞠丸等,组成复方,或稍事加减,疗效甚为满意。
我的应用原则是,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学说,处方不拘泥于伤寒方、温病方,只要病情需要,则寒温并用,表里同治,和解分消融为一体,这样可大幅度地提高临床疗效,可以迅速截断病势发展,使邪易退,正易复。
四、此案的启示
一则,治疗温热病,当邪自三焦退出,往往表现为少阳病,此时当考虑用小柴胡汤调治。此案例邪气退出后立即表现为少阳病,兼有气机不畅,故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方加味,药证相合,自然速效。
二则,此病例之病机完全符合原方主治,故所用升降散、银翘散、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等皆用原方,未减味,只根据病情略有加味。因有唇干,加天花粉和芦根。
三则,中医治病,就老老实实地按中医的病证去辨证用方,不要被西医病名所吓倒,也不要拘泥于西医的病理分析。越是纯中医,越是高疗效。
四则,温疫有传染性,温疫会导致死亡,温疫很可怕,但中医完全可以治疗瘟疫。年的非典,西医束手无策时,及时用上中医,即可无一例死亡,全部救活,且之后完全无后遗症。而西医专家滥用激素,死了不少,救活的人则导致股骨头坏死, 。所以,面对温疫时及时选择中医,是明智的。#中医#(董洪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l/1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