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苗,为什么会被搁置数十年

很少有一种疫苗的研发能像新冠疫苗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合力。

一年半前,我们还深陷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来袭的恐惧,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批准5款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包括2款中国疫苗。而在中国,本土研发的5款疫苗已获批上市,截至年7月,接种超过十五亿剂次。

但人们不了解的是,其实,这种非常规的疫苗研发上市速度并不多见。大部分疫苗的研制都超过了10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我们熟悉的流感疫苗研发了14年,脊髓灰质炎疫苗20年,登革热疫苗20年……一支疫苗从研发到上市,一般需要5-20年,其中3~6年用于临床前研究,而临床试验一般需要5~8年,这期间要经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且不都是科学问题。

埃博拉病毒

FREDERICKA.MURPHY/CDC

就拿前年上市的埃博拉疫苗来说,就没有新冠疫苗那么“幸运”了。虽然两种疫苗都被认为是国际合作共赢的典范。但埃博拉疫苗从出生到面世,经历了重重波折,数次流产,最终耗费了15年之久。

探寻这支国际合作疫苗的历史能让我们得到哪些经验,又能吸取哪些教训呢?

被广为传播的成功典范

年4月的一天,加拿大微生物学家史蒂文·琼斯(StevenJones)身穿厚厚的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他抱起一名胖嘟嘟的男婴,给他喂奶,这名男婴感染了与埃博拉病毒同属的马尔堡病毒,生命危在旦夕。一个月前,史蒂文飞抵非洲安哥拉,参与平息马尔堡病毒爆发的国际援助工作。两天后,那个男孩去世。而他参与研究的埃博拉疫苗(rVSV-ZEBOV)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证明了对埃博拉及马尔堡病毒百分之百有效。

“我们现在还用不了它。”史蒂文遗憾地说[1]。

这是人们最早看到有关埃博拉疫苗研发进展的时间。

更多人对埃博拉疫苗的记忆始于年,这一年春天,西非埃博拉疫情再度爆发,形势严峻,并有从农村蔓延至城镇的风险。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罕见但往往可能致命的烈性传染病病毒,病毒潜伏期长达21天,通过野生动物传染到人,并在人际之间蔓延,平均致死率约为50%,自年被发现以来,始终是全球的健康挑战,仅-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就导致了多人死亡。

年几内亚出现埃博拉病毒疫情后,工作人员正在消毒

Flickr,EC/ECHO/Jean-LouisMosser/CCBY-NC-ND2.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l/11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