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性,高热全身皮疹,谁伤害了他
话说,狗哥前几天感冒,
在医生朋友的指导下已恢复如初。
但他的朋友就没那么幸运了......
二十多岁的小文,
发烧41度,头痛欲裂,
自己跑去药店买药吃。
吃这种没感觉,吃那种没好转,再吃一种,
中药不成,改西药.......
然而,还是反复发烧,身上还长满了红疹!!!
当帅气小伙变成“小红人”,难免让人生疑。
“青年,发热,皮疹.......HIV?.......”
年纪轻轻,单身多年,守身如玉的阿文,
一边查某度,一边流汗,
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医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大于U/L,
总胆红素46umol/L,间接胆红素24umol/L”
肝功能爆表,再拖下去可能就肝衰竭了。。。。。
医院立即给积极抗感染、护肝治疗。
小文还是发热,还越来越黄了,又红,又黄,该咋办呢?
眼见治疗没效果,小文果断医院求诊,很快入住广州市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检查结果:血常规:WBC4.46x10^9/L,HGB.00g/L,PLT.00x10^9/L,Neut#1.11x10^9/L,Eos#0.96x10^9/L,Neut%24.90%,Eos%21.50%。PCT-Q1.21ng/ml。NS1Ag阴性(-),登革热IgG、登革热IgM(-)。ALTU/L,ASTU/L,GGTU/L,TP47.2g/L,ALB28.9g/l,TBIL.2umol/L,DBIL85.7umol/L,TBA.5umol/L,ADA32.8U/L,hsCRP28.6mg/L,LDHU/L。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钟维农主任医师、张梅春主任医师、黄晓梅副主任医师在周末值班接诊过小文,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很快有了判断:小文疑似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01何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所谓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reactionwitheosinophiliaandsystemicsymptoms,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
常见致敏药物包括抗癫痫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别嘌醇等。
02DIHS有以下一些常见表现?
※皮疹
出现数天前,常出现瘙痒和发热的前驱症状,持续数周。早期皮损多为泛发的麻疹样斑疹或斑丘疹,也可为湿疹样或荨麻疹样,少数可出现无菌性脓疱和紫癜等损害,严重者可出现类似剥脱性皮炎等皮损。
※发热
体温可波动在38~40℃...
※脏器受累
DIHS可累及多个不同的脏器系统,最常累及淋巴结、血液系统和肝脏。肝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发生率75%~94%),表现为肝肿大,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 酶(ALP)升高。
※血象
多数患者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多,部分患者早期出现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升高。
03如何诊断DIHS?
如果患者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指标异常,应考虑DIHS的可能:①迟发性皮疹:从服药到皮疹出现时间大于3周;②淋巴结肿大:≥2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③发热:体温38℃;④内脏损害:ALT为正常值2倍以上、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肺炎或心肌炎;⑤血液学异常: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嗜酸性粒细胞≥1.5×/L或不典型淋巴细胞5%;⑥复发病程:尽管停用诱发药物并给予治疗,疾病仍出现病情复发或加重。经过激素抗炎、抗过敏、输注丙球及护肝等有效的治疗,小文很快没有发热,转氨酶一路下降,皮疹逐渐消退。“红孩儿”恢复了帅气的模样,他坦言:“听医生的话,再也不乱吃药了!”
总结:
平时生活中,如果身边的人服药后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医院就诊,如检查结果提示内脏器官受累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时,应高度怀疑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这时候一定不能松懈,及时治疗,还要排查有无其它引起发热、皮疹的疾病,如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川崎病)、其他类型药疹(剥脱性皮炎、SJS/TEN、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型药疹等)和淋巴瘤相关疾病(如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淋巴瘤性红皮病、药物性假性淋巴瘤)、普通药疹等相鉴别。
强调,感冒、发热不要随意吃药,特别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科普
感冒了,喝水有用吗?)
(以上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留言联系删除)
文:郭伟鸿
图:来自科室/网络
编辑:郭伟鸿、Perfect
责任编辑:魏树全
投稿邮箱:g hiyi_huxi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zd/1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