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枯草与黄叶传承本土香文化闽南网资讯
白癜风挂号 http://www.bdfyy999.com低头查看花草枝叶,俯身轻嗅草叶香气……在自家庭院内,庄劲松仔细检查每一株花草,哪怕叶子发黄、草枯萎了,他都舍不得把它们扔掉,而是像宝贝一样拿在手里侍弄,放在手心翻看,因为这些对他而言都是上好的制香原材料。今年54岁的庄劲松是鲤城西街人,身高一米八五、膀大腰圆,看到他那双粗糙的大手,很难将眼前的汉子与根根纤细的香联系起来。庄劲松从中年开始专职制香工艺,至今已有十余年,而他的制香故事,要从儿时说起。西街宫庙里长大会捣蛋时便懂制香幼时,庄劲松家住西街开元寺旁边的小巷里,爷爷奶奶是开元寺附近宫庙的守宫人,他从小在寺庙、宫庙里玩耍长大,每日闻着那源源不断的香火气,庄劲松从懂事起便知道什么是香,在氤氲香火中长大。作为守宫人,奶奶常会带着他一起制香,那是庄劲松的童年欢乐记忆,被他称为“捣蛋”,“小时候觉得制香很好玩,制香材料湿的时候像蚯蚓一样,可以拿在手上把玩。”庄劲松回忆道,奶奶制香的原材料十分简单,都是身边随处可见的青草药,她还会根据四季更迭调换草药,“奶奶制作的香味道很天然,没有刺鼻的味道,那个气味也成为我童年记忆的一部分。”除了儿时与奶奶共同制香的经历,经常出入开元寺也对庄劲松后来制香产生很大影响。他回忆道,开元寺藏经阁里有本油印老医书,内容记载着如何利用草药、四季果蔬进行养护以及治疗一些常见疾病。书中提到的这些养生知识,后来庄劲松加以运用,融入制香中。庄劲松16岁时便开始工作,做过柜员、开过店铺、承包过农场,二十几年来做着与制香毫无关系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和制香没什么关系,却锻炼我的心性,我也理解奶奶在制香时和我说的那句话‘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专注’。”庄劲松说道。中年转型制香从古籍中学习制香知识42岁以前的庄劲松曾想过自己会当店员、当老板,但从未想过会成为一名制香艺人。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日本香道,“当时我就想起小时候闻到的香,我想自己做本土的香。”庄劲松说,因为早年事业有成,不用过多为家庭生计烦恼,中年转型顺心而为,一头扎进“香”的世界。由于祖辈曾守过宫庙,太爷爷、爷爷留下不少古书的手抄本,里面零星记载关于制香的配方。庄劲松先是将这些书籍进行整理归纳,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他也都仔细研读。因为年代久远,古书不仅缺页漏页,大多还是繁体字,提到的香料、草药名字与现在不尽相同,他便带着书去询问老中医以及老者,一点点地进行记录学习。由于藏书较多,至今仍未全部整理完。制作一种香,从采集香料草药到制作成成品,需要十几个步骤,其中,调试配比最为关键。由于气候、药性等的差异,古籍中记载的配比大多不适应于现在使用,庄劲松只能反复试验,调整配比,每一款香的诞生都要经过几十次的调试,方能达到他对香“不呛鼻、不熏眼、闻久入喉不干涩”这一基本要求。“我做的第一款香是卧香,虽然很辛苦,每次闻到这股气味时,都非常有成就感!”庄劲松说,哪怕后来调试出更多好香,在会客时他仍喜欢点上自己制作的第一款卧香。保证香的品质坚持添加纯天然草药卧香、塔香、篾香……随着庄劲松制香的种类越来越多,产品销量也越来越好,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宫庙、会所。销路打开了,销量上涨了,但庄劲松对制香原料的要求丝毫不放松,始终坚持采用纯天然的香料草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款香的品质。走进庄劲松家的庭院,满眼绿意,种满了薄荷、藏香茅、芳香万寿菊等各种香料草药,因为主人不舍得破坏草药枝叶,没有进行裁剪打理,庭院稍显杂乱。这多平方米的庭院,正是庄劲松制香原材料产地之一,他会根据四时变化制作出符合不同季节时令的香,达到舒筋活血、凝神聚气的养生功效。除了继续专研古籍,研制香品外,为响应文明上香的号召,接下去,庄劲松也将尝试在香的样式上做出调整,通过样式的变化引导市民文明上香。如今,香已经成为庄劲松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每天的制香外,闲下来时他也会燃上一根,细细品评。幽幽香味中,藏着的不仅是他对童年的回忆,也藏着他对泉州本土“香”文化的热爱与信心。(施远圻文/图)
上一篇文章: 君君小课堂枯草芽孢杆菌使用及认知上的 下一篇文章: 枯草地衣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农业种植的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jc/1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