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控制登革热,为什么要翻盆倒罐
福建疾控
传播健康知识
展示疾控风采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热
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危险之一。
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不断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今年多地发生本地感染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是什么疾病?严不严重?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虽然是传染病,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是通过人-蚊-人传播,因此病人没有必要戴口罩,而是要防蚊隔离。
感染登革热后发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大部分患者都是轻症病例,小部分病例会出现重症表现甚至是死亡。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灭蚊。登革热可防可控可治,民众没有必要造成恐慌。
民众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蚊子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时期都是在水里完成生长,因此,蚊子繁殖后代离不开水。也就是说灭蚊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清理一切无用的积水,管理好有用的积水。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发动民众齐动手进行翻盆倒罐,其实就是清理无用的积水,也就是在清理蚊虫的孳生地(蚊生长和繁殖的场所),没有了无用的积水,蚊子就无法繁殖后代。因此,民众齐动手进行翻盆倒罐非常重要,如果不进行翻盆倒罐,清理蚊虫的孳生地,就等于在自己小区内“饲养”蚊子。
蚊子的主要孳生地有哪些?
家庭、单位、学校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
外环境、公园等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塑料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市政管网的管井、竹筒、树洞、植物叶腋等。
找到孳生地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双硫磷等灭蚊幼剂处理。
7、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安备)控制蚊虫孳生。在使用过程中,记录灭蚊幼剂的使用场所、使用剂量、处理前后的蚊幼密度,评价灭蚊效果。
也就是说翻盆倒罐其实是清理蚊虫孳生地的一种方法,但不能清理掉所有的蚊虫孳生地。
所以预防控制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清理蚊虫的孳生地,具体就是清理一切无用的积水,管理好有用的积水。
请记住:
无积水就无蚊虫,
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供稿:福建省疾控中心应急处置与疫情管理所吴生根
配图源于网络
福建疾控传播健康知识
展示疾控风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by/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