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靳东玩老干部人设,却被人

靳东说:“因为我在我的生活当中,一直特别希望我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一个形象出现或自居。”这个时代看似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也是知识匮乏的时代,靳东的希望无可厚非,毕竟,知识就是力量,可太过于刻意,则有些不妥。

影视圈,靳东一直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为人称道,马伊琍形容靳东也说:“就是老干部。”成熟稳重又严谨的外在形象再加上心里的细腻柔美,让靳东“老干部”的人设颇受欢迎。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靳东的鞋是湿得透透的。

何为温润如玉?根本找不到原文出处,最为贴近的便是诗经《国风·秦风·小戎》中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人的品性和言语温和柔顺,靳东很符合这样的形象。

《琅琊榜》中的“琅琊阁主蔺晨”,《我的前半生》中的“贺涵”以及《欢乐颂》中的“谭宗明”,都是很正派的作风,还有温暖人心的话语,靳东的“谦谦君子”名副其实。

演员是以演戏为职业,戏里和戏外的生活还是要分清,若是一直沉迷于戏里,总会走进充满迷雾的森林。“谦谦君子”,靳东担当得起,“知识分子”,靳东不是没文化,则是频频出问题。

接受媒体采访时,靳东说:“我一周会读三本书,文字数量能达到万字左右,除了吃饭和睡觉,其它时间都用来读书。”靳东的社交平台除了分享日常,还会晒一下自己的读书记录或读书感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靳东那么热爱读书,自然没有半点问题。只是年的一条微博,让许多人开始质疑靳东是不是合格的文化人。

靳东误把“茅盾文学奖”打成“矛盾文学奖”,引来无数嘲笑声。但这并不是靳东第一次打错字,也不是靳东最后一次打错字。

靳东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些信息一般都是繁体字。关于为什么使用繁体字,靳东有过解释:“因为这个繁体字我本身很小就开始写繁体字,而且繁体字还是比较好看。”靳东的话语一方面是表达对繁体字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对文化的敬畏和传承。

可经常使用繁体字,总会出现错误的时候,繁体字不是拼音输入,而是手写,靳东的失误便开始频频出现。

年,靳东将“草木萌动”打成“草木萌劝”,一时间引发无数争议。年10月,恰逢二十四节气的“霜降”,靳东将陆游《霜月》的首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误打为“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争议声自然是少不了。

古诗说错在网络上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很多古诗名句都会有所改动,特别是被一些喜欢营销的人恶改。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林深时见鹿”是来自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树深时不见鹿,溪午不闻钟。”靳东或许被一些文案所误导。

靳东并不是在秀文化,可能真的是对传统文化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热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打错字或写错字都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人的一生谁也无法保证所写的字一定不出错,一定都是对,只是要保持一个“谦卑的心”。

或许有人觉得靳东使用繁体字是故意凸显“知识分子”的人设,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尽管简体字使用起来更方便,每个人的身边还是多少会有一些使用繁体字的人士。使用什么字体是一种自由,若是强行被认定为“作秀”,则有些偏激,也有些不妥。

靳东可能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失误便是,脱口而出“诺贝尔数学奖”。“诺贝尔数学奖”成为网友调侃靳东的常用词汇,而诺贝尔不设立数学奖也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在《外科风云》的宣传采访时,靳东说:“我每晚睡前会看一套专业丛书,每次七八页,牵涉到的数学知识,我再去搜,结果又看了些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小文章,化繁为简,让我发现了数学的乐趣。”

靳东想表达自己对演戏的一种下功夫和重视,却不想口误闹出天大的笑话。“诺贝尔数学奖”不仅被网友争议,还被周扬狠狠地嘲笑一番。

靳东是公认的“戏痴”,对演戏便格外上心,为了彰显敬业性和专业性,融入角色是一方面,了解背景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靳东的失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搪塞过去,而是透露出一种“不认真”,不是对演戏的不认真,而是对观众的不负责。

“老干部”本是严谨有细心周到的定义,靳东的一点点小问题让“知识分子”形象和“老干部”人设多少受到一些影响,算不上是崩塌,却在外界心里“大打折扣”。

靳东所出现的问题发生在正常人身上,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事,甚至都一笑而过。但靳东作为公众人物,特别是从《伪装者》爆红之后,一举一动都深受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by/13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