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登革热清积水才是治本之招

登革热是乙类传染病,不过它并不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而是需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来说,由于出现输入性病例,叠加本地蚊媒密度过大,才会造成本地流行,但也不排除本地的蚊子携带病毒过冬的可能。蚊子一般的活动范围在米内,因此可以说,登革热是自己养蚊子咬出来的。

一般来说,蚊子只有气温低于18℃,才会降低活跃度甚至停育。而地处亚热带的岭南地区,每年只有11月下旬气温才会逐渐下降,登革热的传播速度才会下降、“断尾”。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分析,今年预计是暖冬天气,温度可能不易降不下来,因此今年登革热高发期可能拖长。专家提醒,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链条,只灭成蚊是不够的,还要继续清除蚊虫孳生地,二者“一个都不能少”。

专家提醒,有三种形态的蚊子易成为灭蚊行动中的漏网之鱼,那就是伊蚊的卵、幼虫和蛹。成蚊寿命为14~21天,当中2~3天可产卵,卵经过1~2天孵化为幼虫,在水里待5~7天,进化为蛹,再过2~3天羽化为成蚊。卵、幼虫、蛹三个阶段都在水里完成,因此水对蚊子很重要。如果只杀灭成蚊,而不杀水里的三种形态蚊,一周过后,一窝窝的成蚊又出来为祸了。因此,杀成蚊,是治标;杀蚊卵、幼虫、蛹,才能断其再生。而后者,其实比前者更容易,只要彻底清除孳生地——积水,就可使蚊子密度降到安全范围内。

内容选自《广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bby/12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豫ICP备120009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