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双节病毒不放长假四川疾控提醒注意

四川在线记者魏冯

8天长假,病毒不放假。9月28日,四川疾控围绕当前较容易感染的几种传染病——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感染和轮状病毒感染,发布了一份有针对性的防病健康提示。

四川疾控专家提示,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如果过去2周曾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

而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尤其10至11月为秋冬发病高峰。专家提醒,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患儿手、足、口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多伴有发热(38℃左右);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热迅速,温度高,多在39-40℃左右,疱疹仅存在口腔,一般会喉咙痛、流口水,5岁以下儿童高发,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四川疾控还提醒,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感染后的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所有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属于高危易感人群。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了病人或其污染的物品、吃了或喝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水都有可能被感染。而轮状病毒感染是全球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呕吐和“拉肚子”,伴发烧、大便次数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一般无腥臭味。临床表现可总结为“三多一少”,即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小便量少。患儿多为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四川疾控还作出温馨提示,假期逛公园、逛动物园、逛草原、逛湿地等等,不要逗玩、触摸野生动物或流浪动物。猫、狗、鹦鹉、旱獭等动物都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lcbx/161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