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登革热已进入流行季节看到这种
夏天到了
小伙伴们终于可以拿出
自己的短裤短袖啦
不过小编要告诉大家
与夏天“携手”出现的还有
讨厌的蚊子大军
随着气温上升及雨水增多
蚊子孳生繁殖周期缩短
黄埔已经开始进入
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来来,我们先给
“罪魁祸首”画个像
研究发现,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斑蚊)是该病主要的传播媒介。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宿主。
蚊子在叮咬了这些传染源和宿主之后,成为传播媒介。在蚊虫肆虐季节(一般为5~10月份),白天活动的蚊子(伊蚊,传播媒介)在叮咬登革热的病人(传染源)之后,再叮咬健康的人,从而完成疾病传播,使该病在人群之间广泛传播。
▌登革热蚊子在哪里繁殖?
登革热蚊子喜欢在长期积水又静止的积水滩、静水、水坑、花盆、桶、油漆罐等繁殖。
常见有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
蚊子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至米范围活动,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米范围内较易被叮咬。
▌感染登革热有什么反应?
突发高热
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
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
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为5-8天,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登革热预防措施
区疾控中心提醒
预防登革热
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
清除积水!
清除积水!!
清除积水!!!
在家tips
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避免在伊蚊(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治理环境,包括家居环境和周边自然环境,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户外活动也要时刻注意
防范蚊虫叮咬
外出tips
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活动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外出野营露宿搭帐篷时,要注意清除杂草、杂物,注意附近的污水,远离瓦罐、树洞等隐蔽位置,在用蚊帐的同时,周围喷洒驱蚊药剂。
如到登革热流行地区,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素材来源丨区卫计局
编辑丨一金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dmin15.com/jibzd/12870.html